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xVIP

2024年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2024)第4课《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一首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七言绝句。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理解诗歌中重点字词的含义,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的语言,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人对友人不幸遭遇的同情和牵挂,感受诗人的真挚友情。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的意象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掌握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诗人在诗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古典音乐,展示一些春天的风景图片,营造出一种诗意的氛围。

讲述王昌龄被贬龙标的故事,引出课题《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文学常识:古体诗和近体诗

在唐代,人们把较少格律限制的诗叫古体诗(格律:诗、词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把唐朝时出现的讲究格律的诗称为近体诗(古体诗和近体诗最初都是唐朝人的说法,古体诗因产生年代早,相对于唐朝人已经是古代的诗体了;格律诗在唐朝时是刚刚成熟的,相对于唐朝人来说是“新近”产生的,所以唐朝人称它为“近体诗”。我们现代人不过是沿用了唐朝人的说法,实际上“近体诗”离我们不但不近,反而已相当久远了。)近体诗又分为两类:律诗和绝句。

(三)作者及背景介绍

1.李白,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还有“诗仙”之称.著有《李太白全集》。

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

(四)解题。

这首诗是李白在听到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尉的消息时,写的一首充满同情和关切的诗篇。闻,听说。王昌龄(约698—757),唐代著名边塞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人。他是作者的朋友。左迁,贬谪。龙标,在今湖南黔阳,唐时甚僻。遥,遥远。此寄,这首诗篇。

(五)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语调。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3.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4.全班齐读,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六)精读诗歌,理解诗意

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诗歌的大意。

示例: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风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

2.小组讨论,交流疑难问题。

3.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问题示例:“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怎样的景象?“闻道龙标过五溪”中的“过五溪”说明了什么?

4.教师讲解重点字词和诗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意。

(七)赏析诗歌,体会情感

1.找出文中写到的景色(杨花、子规)景物有什么特点?

杨花:百花凋零的暮春景象之一

子规:啼叫声哀鸣(不如归去)

杨花的漂泊无定,子规的哀啼,都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氛围。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杨花飘落,子规啼叫,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融情入景。次句便直叙其事,“闻道”,表示惊悉。“过五溪”,可见迁谪之荒远,道路之艰难,不写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意已现,流露出作者对被贬友人的深切怀念。

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人隔两地,心意难达,明月在天,千里可共。后两句抒情。作者用拟人手法,要把自己的“愁心”寄给明月。让“愁心”与明月一起伴随王昌龄赴远方。明月寄愁,饱含了作者深切的同情和关切。

4.明月本来是没有情感的,作者为什么还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作者在这里把明月人格化了,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富有同情心的知心人。

通过把明月人格化,让明月成为自己的替身,伴随着不幸的友人到偏远荒凉的所在。同时,这不仅表现出诗人和朋友的心灵都如明月般纯洁光明,而且也寓有只要明月还在,两人的友谊就会像皓月一样长存之意。把客观事物人格化,能表达更强烈、更深厚的情感。

总结: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友人被贬的同情和牵挂。

5.李白是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你能从诗中哪个具体的语句体现出这种浪漫的情怀?

——后两句。诗人与友人虽然远隔万里,山高水长,但却能借明月长风传达对友人的情意,突破了现实时空的阻隔,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

(浪漫和浪漫主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原创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20日上传了电子图像处理技能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