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学设计 教案.docVIP

九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南安军》教学设计 教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南安军》

【教材分析】《南安军》是南宋诗人文天祥继《过零丁洋》之后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作于1279年5月,文天祥于前一年兵败被俘,被元军从广东押往大都,途经江西境内,行至南安军大庾岭,面对故乡,有感而发。前两联叙述了行程中的地点和景色,以及诗人的感慨,抒写了这次行程中凄楚悲苦之情。颈联以祖国山河万世长存与城郭一时沦陷进行对比,突出诗人对恢复大宋江山的信念和对元人的蔑视。

尾联表明自己的态度:决心饿死殉国,完成“首丘”之义的心愿。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在学习《过零丁洋》一诗后对南宋的社会背景及文天祥起兵勤王的过程较为熟悉,几年古诗的学习,学生对律诗的特点有所累积,可以以自学为主。可是此次录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对于把握古诗意象及古诗结构与诗人内心情感波动的内在联系领会不够深入,故教师的讲解会穿插其中,在品析中加强指导,深度

体会诗人内心的信念,才能明悟诗人以死报国、归正首丘的决绝。

【教学方法】朗读品析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析诗歌意象及结构特点,感受诗人情感表达的波

动。

3.赏析诗歌语句,体会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凛然的民族正气。

【学习重点】品析诗歌意象及结构特点,感受诗人情感表达的波动。

【学习难点】赏析诗歌语句,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感,凛然的民族正气。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齐读“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引出作者介绍(屏显作者介绍),引入新课。

抓一字破题,入情。

屏显“歸”字,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猜想,找出诗歌中对应的字。

2.解读成语“归正首丘”,请学生齐读拓展阅读,感知诗歌内容和背景,明确诗人内心的愿望(魂归故里,完成首丘之志)。(屏显相关内容)

三、析意象结构,悟情。

面对沉重的国难,脚踏故土,诗人会在诗中流露出怎样的心迹呢?

1.学生齐读诗歌(一读),教师配乐范读诗歌,比较诵读时的语调和情感差异。学生讨论交流。明确:把握诗人的情感需关注两点:诗歌的内容和诗歌的结构。(屏显:诗歌的结构。“起”为首句,渲染气氛,奠定基调;“承”是“起”句的延续、延伸,承上启下;“转”是结构上的转折,思路上的转换,别开生面,陡生波澜--关注转句,体察主旨的重要线索;“合”是结句,点明题旨,收束全诗。)2.首尾联对比,感知情感变化。(屏显首尾两联)(1)扣住“梅花”“南北路”“风雨”“湿”“饿死”“采薇”等词理解。引导学生理解意象的寓意及照应、运用典故等手法。首联运用“风雨”“湿”渲染环境困厄,“梅花”表高洁忠贞,“饿死”“吾志”“采薇”,以死明志,以身殉国。“真”和“行”表明遗愿的决绝。诗人的感情由起句的低沉凄楚陡然突变为慷慨激昂。

明确:诗人的感情由凄楚彷徨转变为坚定激昂。

在情境中指导朗读,首联语调缓慢低沉,读出凄楚之味;尾联慷慨有力,读出昂扬之感。(二读)

(3)资料链接(屏显:首丘之志“余始至南安,即绝粒,拟庐陵得瞑目,过青山欲首丘,为《告祖祢文》《别诸友诗》,不食已八日,元人恐,以削尖之竹撬嘴灌食,口舌尽伤,几番昏迷。至醒,庐陵已过。哀哉!痛哉!”)。

明确:合句的慷慨激昂,情感的突变应另有原因。

2颔颈联比较,把握转变关键。(屏显颔颈两联)

是什么引发了诗人情感的起伏突变?

扣住关键字词赏析颔联。指导朗读,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孤苦的情感,小组讨论交流:通过改动字词替换“出”“归”二字,“出岭同谁人?归乡如此凄!”通过对比,体会今日往昔巨大的反差,两出两归物是人非,江山易主的无奈与悲愤,品味复字叠用的深沉情感,在孤苦中更添落寞与惆怅,引导学生说一说“如此归”是怎样的一种归乡情形,让人联想到是非成败转头空,走入诗人的内心,感受诗人的心情由凄楚变为孤苦怅惘,这种感情与起句是一脉相承的,并非情感转变的关键。指导学生朗读,依然是低沉舒缓,语气中带着孤苦和无奈。起承两句连起来读。(三读)

(2)扣住关键字词赏析颈联。“山河”“城郭”指代国家,对仗工整“在”“非”形成鲜明对比,尽显锥心之痛,祖国山河此刻满目疮痍,可是面对着壮美的自然景观,在历史的长河中,诗人感悟到朝代的更替,社稷的兴复都是暂时的,“千古”和

文档评论(0)

139****34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