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归园田居》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整体构想
《归园田居》是陶渊明的组诗,共五首(一本做六首),第三单元选的是《归园
田居》(其一•少无世俗韵)。主题是“归隐”。荣格说,人在进化中,大脑携带着人类
所有历史,即集体性的“种族记忆”,这些“种族记忆”被凝固在大脑结构之中,形成了
各种“原型”。“归隐”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原型”,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处“芳草美,落英缤纷”的世外桃花源。
初中教材选入了陶渊明的《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归园田居》(其三•种
豆南山下)、《桃花源记》,加上补充篇目(《归园田居》(其一)也有可能作为补
充篇目在初中学过了),学生对陶渊明知之甚多,因此,如果只从内容分析、手法鉴
赏上学习《归园田居》(其一),就有些简单了,而且重复性的学习容易让思维窄化。
如何讲解《归园田居》(其一),才能推陈出新,既符合课程标准,又聚焦核心素养
呢?
《归园田居》共五首,自成一体。教学设计可以将初中篇目、《归园田居》的五
首诗歌放在一起,进行整体鉴赏,以陶渊明的思想为核心,通过探究形成对陶渊明思
想流变的认知闭环。
教学整体设计:
1.将《饮酒》(其五)、《归园田居》(五首)、《桃花源记》印发给学生,自学,
诵读,理解文意。
2.探究的问题:
(1)你喜欢陶渊明吗?将理由用散文化文字写出来。
(2)以《归园田居》为例,试着探究陶渊明的作品,写的到底是生活的真实,还
是艺术的虚拟?是田园的孤寂,还是心境的欢愉?是诗意的栖居,还是无奈的独处?
二、我们是那么的爱着陶渊明
试问,谁不爱陶渊明?
鲍鹏山对庄子的喜爱到了“手之舞之足之蹈之”的地步,我们阅读陶渊明也会经常被
吓到。在世俗的官场与清洁的自我这一两难选择中,陶渊明清醒、理智而又决绝,当
他吟诵着“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拂袖而去时,我们真的被惊吓出一身冷汗,尬在
那儿无地自容。我们的愤世嫉俗在陶渊明面前,灰飞烟灭不值一提,只是图一时之快
的过嘴瘾,哪能与勇武勇毅勇敢的陶渊明相比?我们翻阅陶渊明,总会被深深吸引,
你看他那误入桃源的真淳,他那环堵萧然的世俗,他那采菊悠然的超脱,他那种豆南
山的辛苦这一切所呈现的丰富、博大、真实,把我们拨弄得手足所措。不知为何,
我们那么无来由地喜欢陶渊明,有时还亲切地称呼他为靖节先生,充满人间烟火气的
陶元亮,最抚我们一众凡人之心。但我们深知,误落尘网的陶渊明与我们绝非同类,
在道德层面和艺术高度上根本不能相提并论,但我们就那么心甘情愿紧紧跟随。
我们喜欢陶渊明远远超过喜欢庄子,庄子的高冷峭拔无人能及,他可以尽情逍遥
而游无穷,可以持竿不顾而曳尾于涂,这些我们都做不到,只能远观而不可亵玩,只
能躲在千里之外以手抚膺坐长叹,而陶渊明不会让我们这样狼狈,我们可以坐上时光
机,与他一起走进盛气凌人的杂草丛,看着垂头丧气的豆苗,进行无数次的精神对话。
我们深爱着陶渊明,陶渊明给我们所有人提供了最后的精神避难所。
确然,读你千遍也不厌倦,读你的感觉像春天,像秋天,读出了百般滋味,读出
了万般感慨,读出了脱俗,更读出了世俗。人性的悖论,令我们汗流淡背,坐卧不安。
三、陶渊明的思想至少隐藏着三个二元对立
是生活的真实,还是艺术的虚拟?
《归园田居》中,环境描写的笔墨着实不少。以《其一》为例,有三分之二的文
字落笔自然环境和生活状态:“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
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如果让我们选择一种朗读方式来读这一部分,我相信,我们
都会选择踱着步子背着双手轻轻吟诵,还必须得摇头晃脑,脸上洋溢着淡淡的喜悦,
喜悦的表情一定是山水写意式的,不能细笔勾勒,工笔太正式了,拘谨不说,郑重其
事的样子,就有了冠冕堂皇的刻板。
离开官场的陶渊明,并没有选择与世隔绝,而是结庐在人境,他一会儿“开荒南野
际”,一会儿“时复墟曲中”,怡然自乐。“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的安适平和,隐藏
了多少东坡居士般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再者,“草盛豆苗稀”不也正说明他不是真正
的乡村野夫吗?如果是,不就又回到了滚滚红尘,永远也脱离不了那明明暗暗花花绿
绿的官场衙门?陶渊明要的是悠远淡漠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