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 .pdfVIP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

高二语文《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优秀教案

高中语文必修四《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朗读并背诵全词,内化词人情感,感受辛弃疾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和慷慨悲壮的

豪放词风。

理解用典的艺术手法以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2学情分析

经过高一的学习,学生对文诗词已有一定的了解,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理解用典

的艺术手法和探究用典的作用,在理解典故的基础上内化词人情感,感受辛弃疾壮怀

激烈的爱国之心和豪放词风。

3重点难点

理解用典的艺术手法,探究用典的作用。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在中国的历

史上,有一位词人,他出身行伍,却终以文为业。他本以身许国,志在“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却于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把栏杆拍遍,青山望断;他多

少次“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却于蛙鼓声中,稻谷香里,举杯独酌,饮不

尽国仇家恨;他为官20余载,却经历了大大小小37次频繁变动;最终将自己一腔的

爱国热情融入到作品当中,为我们留下一篇又一篇传世佳作。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

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他就是著名词人——辛弃疾。活动2[讲授]永遇乐京口北

固亭怀古

一、介绍作家作品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人(山东济南人),南宋爱国词人,著有《稼轩长

短句》。豪放词派的代表人物,与苏轼并称“苏辛”。

他生于北方金人沦陷区,21岁参加抗金义军,后归南宋,一生坚决主张抗金。其

作品多抒写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

二、介绍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全词,内化词人情感,感受辛弃疾壮怀激烈的爱国之心和慷慨悲壮的

豪放词风。

2.理解用典的艺术手法以及在表达上的作用。

三、检查预习

正字音,名句读

四、了解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1205年,辛弃疾65岁。当时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主战派势力居

下风,辛弃疾在江西乡下已闲居近二十年。宰相韩侂胄(tuōzhòu)用事,为巩固其在朝

势力,急于北伐,起用主战派元老重臣,64岁的辛弃疾被重新启用。他认为一雪国耻

的时机到了,侦查敌情,训练士兵,储备物资,但战机仍未成熟,主张不应草率北伐。

他的意见未被采用,被贬为镇江知府,登临北固亭,凭高望远,抚今追昔,写下了这

篇传唱千古之作。后于1207年去逝。

活动3[活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听读全词活动4[讲授]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译读课文

大好江山古今恒在,(只是)无处寻找孙权那样的英雄人物了。当年繁华的景象歌

舞楼台,连同英雄业迹都在历史的风雨吹打中而随时光流逝了。(如今)夕阳映照着荒

凉草木,在那普通的街巷,人们说这就是(当年)南朝宋武帝刘裕住过的地方。回想

当年,刘裕率领精锐军队北伐,气势像猛虎一样,扫荡万里,把盘踞中原的敌人都赶

跑了。

宋文帝刘义隆(刘裕的儿子)元嘉年间兴兵北伐,想要效法前人再封狼居胥山。

他草率从事,只落得兵败逃跑,回顾追兵仓皇失措。南归至今,四十三年过去了,向

北遥望,还记得当年扬州一带遍地烽火。往事怎能回想,在敌占区里,后魏帝佛狸(拓

跋焘)的祠庙前,一片迎神赛会。由谁来问:廉颇老了,饭量还好吗?

二、析词

作者上阕写了孙权和刘裕两个典故,孙权曾以京口为国都,凭借区区江东之地,

抗衡曹魏,开疆拓土,形成三国鼎峙的局面,尽管斗转星移、沧桑巨变,他的英雄业

绩和千古江山仍然相互辉映,表达了作者对孙权的仰慕之情。而刘裕以京口为基地,

出身微寒,势单力薄,以京口为基地,逐渐壮大,削平内乱,取代了东晋政权,曾两

度北伐,收复了黄河以南大部分故土,表达了作者对刘裕由衷的赞叹之情。

上阕作者表达作者建功立业的爱国之情。

作者下阕笔锋一转,开篇写了刘义隆,想要建立汉朝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的功业,

不听老臣意见轻启兵端,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招致北魏大举南寝,导致国

势一蹶不振,用故事映射现实,意在警告当局慎重北伐。作者回顾四十三年,扬州和

佛狸祠下今夕图景对比,百感交集,人们在佛狸祠下,进行神鸦社鼓的祭祀活动和迎

神赛会的歌舞作乐,也表现了作者深沉的时代悲哀和个人身世的隐忧。最后,作者以

廉颇自况,表达了作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因凭谁问,而感慨自

己报国无门和壮志难酬的悲哀。

三、再读全词

融入情感

文档评论(0)

152****46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