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VIP

四川省成都市九县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度上期高中2024级期中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在中国文学史上,词是一种非常特别的文学样式。晚唐五代词初起的时候,演唱的歌词主要用于人们饮酒作乐时渲染气氛。文人染指词的写作,基本上是抱持一种游戏的、娱乐的心态,并未将它作为自我抒发的工具。这种特殊功用与创作心态,使词的写作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模式上升为传统,于是,作为一种文体,词的基本特性得以确立:题材不出乎伤春怨别,风格无外乎含蓄蕴藉。然而,“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則可久,通則不乏”(刘勰《文心雕龙》)。在长期的文学实践中形成的词体特质固然有其稳定的自足性,也不能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创新。当词逐渐脱离音乐变为“不歌而诵”并日益走向书面阅读时,它原有的合乐应歌、娱宾遣兴的基本功能也就发生了实质性的转换。

苏轼对词的革新就是在这一背景下产生的。在保持词体深婉曲折的审美特性的前提下,苏轼以其雄才健笔扩大了词的内容与题材,刷新了词的意境与风格,同时也对词的形式与音律有所突破。不过在强大的传统惯性面前,苏轼本人在词中表现的更多是失意挫折时的旷达情怀,较少书写占据他思想主体层面的用世之志。这表明在创作心态上,苏轼尚木真正做到诗词并重。直到一百多年后辛弃疾的出现,才彻底改变了这一局面。在辛弃疾的手中,词是他思想感情最重要的“陶写之具”;在中国文学史上,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载体,词也从此变得与诗、文等传统文学样式同等重要。因此,透过辛弃疾留下的六百余首词作,我们可以清晰而全面地感知他所处的时代、他的个性,以及他丰富多彩的心灵世界。

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又体现为一种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

首先,豪放是辛弃疾词作的主体风格。与报国的壮志、英雄的襟怀、军人的豪情这些宏大雄伟的题材内容相适应,他的笔下最常见的是长剑、画戟、金戈、铁马、旌旗等军事物象,和惊湍、奔雷、裂石、西风、飞云等自然物象,在他奔放激越、瞬息万变的情感的涵摄下,构成沉雄开阔、壮丽动荡的艺术境界。如果说,苏轼词的豪放主要表现为在开阔高远的意境中展现参透世事的旷达与超然,那么辛弃疾词的豪放则主要表现为在奔腾耸峙、跌宕不羁的客观物象中寄寓永不消解的豪情与难以释怀的悲愤。因此,清代词评家陈廷焯说,苏轼“词极超旷而意极平和”,辛弃疾“词极豪雄而意极悲郁”。王国维《人间词话》也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可见,苏、辛虽然同为豪放词风的代表词人,由于身世背景、性情修养等的不同,其区别仍是十分显明的。

不过,倘若从放笔快意、摆脱束缚的创作个性而言,苏、辛的豪放却自有其一脉相承的紧密关系。苏轼“以诗为词”,从题材、手法、风格、声律等多个方面冲破传统藩篱,开创革新词派。辛弃疾则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达到诗词散文合一的境界。在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中,从政治、哲理到田园风光、民俗人情,从朋友之情、恋人之思到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内容,皆被他揽入词中,极大地拓展了词的题材范围。与之相应,辛词的艺术风格亦呈现出无限丰富性,以豪放为主而又变化多端,有时缠绵细致,如《祝英台近》(宝钗分);有时朴素清新,如《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有时诙谐幽默,如《沁园春》(杯汝来前);有时自然散淡,如《鹧鸪天》(不向长安路上行)。

传统词作多用比兴,以情景二字为词料,至柳永、苏轼,渐将叙事、议论等表现手法引入词中。辛弃疾融会前人的艺术成就,综合运用抒情、写景、叙事、议论等多种手法,把词的表现功能发挥到极致。如《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寓抒情于议论,将难以言说的深沉愁绪写得余韵悠长;《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借李广故事现身说法,央叙央议,抒写出古今同慨的沉郁悲凉。在语言上,辛弃疾也体现出前无古人的自由与解放,彻底突破传统词家的用语框限,广泛运用《论语》《孟子》《庄子》《左传》《史记》等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典故,同时兼收通俗朴拙的民间俗语,大量使用虚词、语气助词,以及对话、问答乃至呼喝等独特语句。

辛弃疾在词体写作上有如此全方位的突破,无怪乎时人评曰:“东坡为词诗,稼轩为词论。”(徐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