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古代文学的文化精神
作为传统人文创作的一大归宿、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就,中国古代文学必然有其自身的独特品质和特征。
一、以诗言志:中国古代文学的抒情言志传统
重视抒情言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一大特征。“诗言志。”(《尚书?尧典》)“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毛诗序》)
中国古代诗歌大部分是抒情诗;诗歌之外,从汉代的骚体赋、抒情小赋到六朝骈文,从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到晚明小品,也有很多动人的抒情名篇。
《史记》以其浓郁的抒情色彩被称为“无韵之离骚”;元杂剧、明传奇则是唱词优美、重视抒情的诗剧。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夫志,气之帅也。”(《孟子公孙丑?上》)
六经之教,诗教为先,作诗言志和接受诗教的过程,就是塑造人格、陶冶人情、传递人道的过程。
二、文以载道:中国古代文学的现实关切和家国情怀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文以明道”,“文以载道”,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观念和重要传统。
古人所谓“道”,即仁义之道。仁义,因而成为古代文学的重要精神内核。
肆贰壹叁伍《诗经》关注现实的“风雅”精神和屈原的爱国心《三国演义》传达出作者尊仁政而抑霸政的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西游记》中孙悟空藐视权威、追求自由和个性解放的叛逆精神以及唐僧始终如一的慈悲心肠李白诗中安社稷、济苍生的理想,杜甫对人民苦难的感同身受《窦娥冤》等杂剧对受迫害者的同情,对元代腐败黑暗现实的深刻揭露
中国文化中尊崇仁义、高扬人道人性的精神,决定了中国文学重德尚善的基因。
三、天人合一,中国古代文学中人格精神与天地自然深刻相通
“天人合一”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中国古代文学家“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从《诗经》比兴手法密集使用的自然意象,到“楚辞”里的“香草美人”,最早期的古典诗歌就形成了借自然景物抒情的传统。
南朝谢灵运等人大力写作山水诗,标志着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这在人类的审美历史上具有开创意义。
标志唐诗的顶峰的盛唐诗,突出的特质就是以优势的自然意象表现刚健的时代精神。
其次,古代文学作品中,大自然之于古人有着家园或母亲般的归宿意义。“庄周梦蝶”的故事、陶渊明《神释?大钧无私力》、李白《日出入行》都是最典型的例子。
最后,古代文学作品中表现出的人对大自然的情感,体现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儒者情怀。
陶渊明笔下的草木、田园,李白笔下的名山大河,杜甫的“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使有限的生命与无限的自然合一。
谢谢观赏中国传统文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