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3)》教学设计.pdf

初中数学《等腰三角形(3)》教学设计.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0.23

等腰三角形()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在前两节课,学生已经经历了独立探索发现定理的过程,并能基本规范地证

明相关命题,这些都为本节课进一步探索发现相关定理提供了较好的知识基础和

活动经验基础.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学生将探究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和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

理,应该说,这两个定理的证明和探索相对而言,并不复杂,更多的是前面定理

的直接运用,因此,本节课可以更多地让学生自主探索.但第一个定理证明中,

需要分类讨论,因此注意揭示其中的分类思想;第2个定理结论比较特殊,直接

从定理条件出发,学生一般难能得到这个结论,因此,教科书中设计了一个学生

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无意”中发现了其特殊的结论,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数学发

现的方法,因此也应注意让学生体会.为此,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理解等边三角形的判别条件及其证明,理解含有30º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

其证明,并能利用这两个定理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2.能力目标:

①经历运用几何符号和图形描述命题的条件和结论的过程,建立初步的符号

感,发展抽象思维.

②30º

经历实际操作,探索含有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及其推理证明过程,发

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

③在具体问题的证明过程中,有意识地渗透分类讨论、逆向思维的思想,提

高学生的能力.

3.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①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②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1/7

教学重点

①等边三角形判定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②30°

含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的发现与证明.

4.教学难点

①30°

含角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定理的探索与证明.

②引导学生全面、周到地思考问题.

三、教学过程分析

学具准备:两个带30度角的三角板.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第二环节:自主探索;第三环节:实际操作提

出问题;第四环节:变式训练巩固新知;第五环节:畅谈收获课时小结;第

六环节: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提问问题,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教师回顾前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基础上,直接提出

问题:等边三角形作为一种特殊的等腰三角形,具有哪些性质呢?又如何判别一

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呢?从而引入新课.

活动目的:开门见山,引入新课,同时回顾,也为后续探索提供了铺垫.

活动效果:在老师的引导下,一般学生都能得出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对于等

边三角形的判别,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况,如直接从等边三角形性质出发,当

然也可能有学生考虑分步进行,现确定它是等腰三角形,再增补条件,确定它是

等边三角形.这是教师可以适时提出问题:如果已知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的

基础上,如何确定它是等边三角形呢?

下面是实际教学中的部分师生活动实况:

[生]等腰三角形已经有两边分别相等,所以我认为只要腰和底相等,等腰三

角形就成了等边三角形.

[生]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相等,且分别都等于60°.我认为等腰三角形

的三个内角都等于60°,等腰三角形就是等边三角形了.

2/7

(此时,部分同学同意此生的看法,部分同学不同意此生的看法,引起激烈

地争论.教师可让同学代表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生]我不同意这位同学的看法.因为任何一个三角形满足这个条件都是等边

三角形.根据等角对等边,三个内角都是60°,所以它们所对的边一定相等.但

这一问题中“已知是等腰三角形,满足什么条件时便是等边三角形”,我觉得他给

的条件太多,浪费!

[师]给三个角都是60°,这个条件的确有点浪费,那么给什么条件不浪费呢?

下面同学们可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看法.

你认为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吗?你能证明你的结论

吗?把你的证明思路与同伴交流.

(教师应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时间)

文档评论(0)

明明如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环境监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设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