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权利的行使 注意界限(2024年)高中政治课件.pptx

4-2权利的行使 注意界限(2024年)高中政治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课侵权责任与权利界限4-2权利的行使注意界限2024/11/5

思维导图核心关注一个关系:相邻关系两个限制:名誉权、著作权四个处理相邻关系的原则: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团结互助、公平合理2024/11/5

民事权利有限制PART012024/11/5

案例分析1——网购给差评林某在某电商平台上注册了一家店铺,并通过了实名认证。云某通过网络在该店铺订购了一条某品牌的裤子。受到货品后,云某发现商品与货物宣传页不符,就发表了买家评论并给予差评。之后,双方为此产生争执,云某又追加评论,谈了自身感受。林某对此大为不满,向人民法院起诉云某侵害名誉权。说一说:你在网购时给过差评吗?你认为云某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2024/11/5

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案例分析1——网购给差评网购能随意给差评吗?消费者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可以如实进行批评、评论,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因此,不能随意给差评。云某的行为是否侵权?云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本案中,云某作为消费者,基于客观事实对购买的商品作出评价、没有任何侮辱、诽谤的行为,主观上没有诋毁卖家的商业信誉的故意,因此,云某的行为不构成侵权。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2024/11/5

案例分析1——网购给差评恶意差评者若该差评存在侮辱、诋毁、诽谤等侵权事实,并造成商家社会评价、商业信誉降低,则构成侵权。网购后正常差评消费者在消费产品或接受服务之后,有权利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舆论监督行为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如揭露涉事商家的骗局和陷阱。虚假新闻捏造、歪曲实施;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侵犯名誉权不侵害名誉权不侵害名誉权侵犯名誉权行使民事权利是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不得滥用民事权利。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2024/11/5

1.权利的含义:民法强调对权利的保护,权利意味着人们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实施某一行为的自由;2.民事权利限制的内容:不能超过正当的界限;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民法典》第七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持诚实,恪守承诺。《民法典》第八条??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不得违反法律,不得违背公序良俗。《民法典》第一百三十二条民事主体不得滥用民事权利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权益。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遵循诚信原则;不违法;不违背公序良俗

(1)对名誉权的限制:①对经营者的产品质量或者服务质量进行批评、评论,就不能认是为侵害名誉权,(保障消费者批评监督权)但是,借机以诽谤、诋毁、侮辱等方式损害对方利益的,则构成侵权。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2024/11/5

2024/11/5②行为人为公共利益实施新闻报道、舆论监督等行为,影响他人名誉的,不承担民事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除外:捏造、歪曲事实;对他人提供的严重失实内容未尽到合理核实义务;使用侮辱性言辞等贬损他人名誉的,则构成侵权。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

案例分析2——引用别人作品镜头1:小王同学在写一篇作文时,写道:“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望着窗外一片白茫茫的大雪,我不由自主吟咏出了岑参的著名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镜头2:张老师在撰写一篇论文时,引用了知网上三篇论文中的观点。他在论文的“参考文献”中,注明了这些观点的出处、作者及发表期刊。镜头3:中学语文教科书中收录一篇某当代作家的散文。说一说:你认为上述行为是否构成侵权?为什么?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2024/11/510

……作品的合理使用不付费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为报道时事新闻,在报纸、期刊、广播电台、电视台等媒体中不可避免地再现或者引用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介绍、评论某一作品或者说明某一问题,在作品中适当引用他人已经发表的作品;为课堂教学或者科学研究,翻译或者少量复制已经发表的作品,供教学或者科研人员使用。2024/11/5(2)民法对著作权的限制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

……作品的法定许可使用付费环节一民事权利有限制报刊转载其他报刊已经刊登的作品。在为实施义务教育和国家教育规划而编写出版的教科书中,汇编已经发表的作品片段或者短小的文字作品、音乐作品等。2024/11/5(2)民法对著作权的限制3、不同民事权利的界限

③在合理使用和法定许可使用的情况下,仍须指明作者和作品出处。(2)民法对著作权的限制3、不同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k12学习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6月02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