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pdfVIP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pdf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

【摘要】肝素(UFH)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IT)是一种严重的免疫介导性药

物不良反应,其根源在于机体暴露于肝素环境后引起血小板活化,从而促进血小

板α-颗粒释放血小板第4因子(PF4)。活化的血小板、内皮细胞、单核细胞

及中性粒细胞共同诱发机体血小板减少和血栓形成。本文综述了UFH诱导的HIT

发病机制及治疗的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现状与进展。首先,研究发现PF4/UFH超大型复合物

(ULCs)通过与IgM结合激活信号通路等方式促使机体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其

次,超大型IgG抗体复合物(PF4-H-IgG)与血小板、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

结合并诱导凝血酶的生成。再次,预测FcγRⅡa受体本身及其细胞活化介质、

内皮细胞、PAR-1受体可能成为未来新干预措施的靶点。最后,在目前治疗HI

T患者常规替代抗凝方案之外,核酸适配体和脂肪氧化酶抑制剂有望成为新的H

IT潜在替代治疗药物。本综述有助于提高HIT的临床诊治水平。

【关键词】肝素;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血小板第4因子;发病机

制;治疗

肝素,即普通肝素或未裂解肝素(unfractionedheparin,UFH),自20

世纪70年代以来,因其低成本及显著疗效,在临床抗凝治疗中得到广泛的应用

[1]。然而,尽管其优点显著,UFH亦可引发血小板减少、大出血、骨质疏松

等不良反应[2]。其中,由UFH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症(heparininducedthro

mbocytopenia,HIT)最为严重。HIT是一种由抗体介导的UFH不良反应,主要

临床表现为血小板计数降低,可引发动、静脉血栓形成,严重者甚至导致患者死

亡[3]。根据Chaudhry等[4]于2017年发表的研究结果,接受UFH治疗的手

术患者中,HIT的预估发生率为1%~5%。2020年,Gruel等[5]通过对144例H

IT患者的前瞻性对比分析,发现HIT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40%,而病死率约为

6%。据2023年必威体育精装版研究报告显示[6],在某国外大型医疗机构的住院人群中,

外科患者HIT的发生率为0.16‰/年[95%置信区间(confidenceinterval,CI)

0.12~0.23],内科患者为0.15‰/年(95%CI0.12~0.20)。HIT合并血栓形成的

发生率为0.05‰/年(95%CI0.04~0.10),无血栓HIT的发生率为0.1‰/年(9

5%CI0.08~0.13)。全因病死率为25.5%(95%CI17.6~35.4),主要出血发生率

为7.7%(95%CI3.2~15.3),而血栓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3%(95%CI1.1~9.

3)。由此可见,尽管HIT的总体发生率较低,其并发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因

此,深入研究HIT的发病机制及其治疗对策具有重要意义。

HIT分为Ⅰ型和Ⅱ型[7]。HITⅠ型为非免疫性UFH相关血小板减少症,此

型血小板减少通常发生于UFH治疗的初期,不会出现出血或血栓并发症,因此患

者无须进一步抗凝治疗。HITⅡ型是一种在接受低分子肝素(lowmolecularwe

ightheparin,LMWH)或UFH治疗后出现的血栓前状态,属于经免疫介导的HIT。

在患者接受注射治疗后,UFH与PF4反应形成免疫原性复合物,并诱导产生PF4

特异性抗体,其特征为在第5至10天内开始出现血小板计数下降并伴随或不伴

随血栓事件的发生。本文旨在总结近年来HITⅡ型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的必威体育精装版进

展,并介绍若干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以及未来潜在的新干预措施的靶点。

一、HIT的发病机制

HIT发病机制涉及机体接触UFH后血小板的活化,进而诱发血小板α-颗粒

释放血小板第4因子(plateletfactor4,PF4)[8]。PF4与包含UFH的多

聚阴离子结合形成PF4/UFH超大型复合物(ultralargecomplexes,ULCs),

后者可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又称为PF4-UFH抗体或HIT-抗体[7]。

研究表明[9-10],ULCs激活B细胞是HIT发生的关键步骤,活化的B细胞释

放IgG1抗体(ULCs靶向IgG抗体),与ULCs结合形成超大型IgG抗体复合物

(ultralargecomplexesIgG,PF4-H-IgG)。该复合物与血小板表面的Fc

γRⅡa受体结合,强烈刺激血小板活化,而血小板活化可进一步诱发血小板聚

集,

文档评论(0)

飞飞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