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利他行为.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章利他行为课程:社会心理学班级:社工1051,1052教师:许加明亲社会行为:一切有益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1.2利他行为的研究范畴1.2.1利他行为的表现形式(1)帮助别人——道义感(2)克制别人——正义感(3)克制自己——责任感(4)补偿别人——公平感1.2.2利他行为的结果(1)积极结果①受助者心存谢意②利他者自我肯定,并受到外界赞扬和鼓励(2)消极结果——利他行为对利他者有益、对受害者有害①受助者没有谢意,甚至以怨报德②利他者自我怀疑,外界也没有赞扬和鼓励2利他行为的产生2.1本能论利他主义是一种由遗传决定的,为保证物种的生存而牺牲个体的内部机制。2.2习得论利他行为是一种后天学习来的行为,与年龄有关,婴儿是没有利他行为的,要到一定年龄才可能发展起来。认知发展论者皮亚杰(1932)认为,儿童的道德是经历了“他律道德性”和“自律道德性”两个有质的差别的阶段发展起来的。在第一个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由外在的权威给予的,因此,必须遵守,并根据对它的服从和脱离的程度来辨别善恶。这个时候儿童只有在作为权威者的父母的要求下才会作出帮助别人的行为,由自我中心造成的缺乏移情能力,使他们很难自动作出助人行为。在第二个阶段,儿童认为规则是通过相互约定而形成的,而且能够变化,不再根据结果而是根据意图来辨别事物的善恶。此时,儿童脱离了自我中心,开始关心他人的想法和感情,移情能力增强,助人行为增多。鲁宾和施奈德(1973)研究发现,儿童帮助他人的意愿是随着年龄而增长的,与他们的道德推理直接相关。一般认为,6-12岁是助人行为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与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的范围、内容的变化使他们的道德判断从自我中心转向互惠是一致的。3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利他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从情况的紧急程度、助人的得失、助人者、求助者和助人情境五个方面进行分析。3.1情况的紧急程度情况的紧急程度直接决定利他行为是否会被唤起。研究证明,情况越紧急,利他行为越有可能发生。紧急事件具有以下特点:(1)突然或出乎意料地发生;(2)当事人可能要受到伤害或已经受到伤害;(3)随着时间的延续,情况越来越严重和危险;(4)没有其他人可以帮助当事人;(5)旁观者有能力给予当事人帮助。3.2助人的得与失助人所要付出的代价越大,助人行为发生地越少。3.3助人者因素(1)家庭中的社会化和榜样的作用利他者在儿童时期形成的观念以及父母的言传身教,都是他成人以后所做出的利他行为的重要原因。①个人在家庭中的早期社会化对成年之后的利他行为有非常重要的影响。②模仿是儿童学习利他行为的重要途径。③外部的奖励和惩罚也是学习利他行为的一个重要途径。(2)个性因素特殊的个性特征能够增加或减少个体的助人行为。研究发现,能够增加助人行为的个性特征是:较强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社会动机,相信自己对事情有效,对情况的要求有对付能力,同情理解他人,身高体重较占优势,高自我监控,信教等。(3)性别差异研究表明,男性比女性表现出了更多的助人行为。(4)心境一般结论:增加助人积极心境向内:多助人目光、思维向外:少助人一般结论:减少助人消极心境向内:少助人目光、思维向外:多助人3.4求助者因素(1)求助者需要帮助的程度一般来说,人们更容易帮助那些他们认为自己没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必须求得帮助的人。(2)个性因素求助者特殊的个性特征能够增加或减少他所获得的帮助。研究发现,能够增加受人帮助的个性特征是:女性,与求助者存在某种关

文档评论(0)

韩喜芝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赶紧 下载啊啊啊啊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