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主体 .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8

【编者按】 

21世纪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实现的技术突破及其所展现出的创作潜能不断刷

新着各界的认知,“人工智能”在艺术领域已经逐渐脱离了20世纪文艺作品中单纯的“拟

人物”形象,转而以一种“革命性创作工具”的姿态出现在大众面前,并逐步渗透到各个专业

领域的生产与创作环节中。

本期“艺术与科技”专栏选刊6篇必威体育精装版论作,其中,吴飞从艺术创作的主体性问题出发,重

新审视艺术的工业化问题,批判性地反思“技术”与“存在”之间的关系;周建新以2023年的

产业数据为支撑,分析当下我国在人工智能与艺术领域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对策;王雪松、

戴姗姗从产业发展角度回顾了音乐领域与人工智能技术相关的变革并展望其发展方向;贡雨婕、

祝帅认为,人工智能不仅能在工具与方法层面为设计领域提供助力,更能在底层思维、方法论

等元问题层面为学科提供启发;杜梁、贾天翔则围绕“电子游戏”这种与人工智能技术高度相

关的新艺术媒介,探讨了人工智能参与艺术创作时在资本、数据以及美学评价等方面产生的一

系列问题;秦兰珺通过梳理近期与虚拟现实艺术有关的学术成果,冷静地提出在面对互联网、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学术热点时,研究者应注意“去伪存真”。

6篇文章的作者来自不同学科领域,大家聚焦于人工智能这一热点话题,以多维度的深入探

讨,为艺术学的未来发展带来新知识、新洞见、新启示。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主体

吴飞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

【摘 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给艺术和主体造成巨大冲击。艺术创造可能会沦为去主体化

的、工业化的生产活动,主体则可能因表达自身的能力被“代替”,而逐渐陷入“单向度的人”的

困境。人工智能的这种伟力来自其发达的“想象力”和“表现力”,它们是人的延伸,却反过来威

胁着人类。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主体性和艺术将走向终结,主体针对世界提问的能力、理解和批判

性参与的能力,都肯定了主体的地位;而在主体的深度介入下,艺术将朝着探索和推进人工智能艺

术的表现力、回归再现真实的传统艺术形式,以及以具身性的艺术反抗人工智能艺术的视觉霸权等

方向发展。归根结底,只有批判性地反思技术与存在的关系,努力承担超越技术统治的责任,我们

才能在技术性世界中重建“善的生活”。

【关键词】 

人工智能;艺术;主体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主体29

尽管在技术进步话语的塑造下,现代人成大量图像或文字作品,尤其是随着算法的优

总是对新事物的发生有所预期和准备,但以化与升级,这些作品的质量不断提高,逼近甚

ChatGPT和Midjourney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至超过拥有成熟技巧的人类作品。神圣的创作

能技术,仍以一种“事件”姿态出其不意地改时间在这里被人工智能以工业化的方式敉平为

变了当下的技术图景和思考方式。质言之,通日常时间,艺术不再因凝结着创作者的思想和

过深度学习和持续优化,这些智能应用已不再情感而显得独特,而是偏向于艺术工业—尽

是人们曾经调侃的“人工智障”,而是越来越管其产品是差异化的、审美化的。

能“像”人那样说话和创作,以至于开始接近作者,正如解构主义所争辩的,逐渐走向

人们所设想的、拥有自主意识和更强行事能力“死亡”。在人工智能创作中,人类作者不再

的智能主体了。而正是这种类人性(human-亲自投入“道成肉身”的过程,他提供的往往

likeness)在引发技术狂热的同时,也开启了某

文档评论(0)

wangzexin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