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赵朴初先生当年的一首诗.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重读赵朴初先生当年的一首诗

常兴

2018年12月11日午后于书斋

记得1973年11月底,末学在随县厉山区净明公社星雄小学当民办教师时,学校订有报纸,诸如《参考消息》《人民日报》《湖北日报》《襄阳报》都有。一天课后,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刊载日本书法代表团访问中国,在北京中山公园举行书法交流会。对其中的几句诗:“书道渊源谊最亲,钟张自古雁行论。会将东海当池水,笔底千华两国春。”印象很深,以致影响到不才的写作兴趣。四十多年过去了,今天细读赵朴初老前辈的《无尽意斋诗词选》,在70页处复又读到此诗句,倍感亲切,仿佛神交久也。

是赵朴初老先生的这首诗,把末学导入写作之路径的,现在人们称之为文学创作之路。

那时的农业学大寨高潮一浪高过一浪。不才老家所住的净明铺老街南边,是一片岗地,属于典型的丘陵地貌,缺水是当时农业的主要瓶颈。在以粮为纲的号召下,厉山区委动员各个小公社因地制宜,改造冷浸田以扩大水稻种植面积,岗地改成平原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后来有一次在参观完南水北调工程后,不才与当时在厉山区任区委书记的老爹在一个房间住宿,夜间,叔侄俩谈到现在的一些县委不大关注农业时,老爹说:“那时,我当区委书记,也是有本位主义思想的。你不动用人马修水库,县里就调你的人马去别的区做工程。尚市公社的龙脉水库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动工兴建的。修好后,解决了很大一片农用水的问题。这符合当时以粮为纲的思想。”

净明铺老街是当时净明人民公社的所在地,净明人民公社辖星雄大队、星巩大队、星亚大队、旭光大队和群益大队五个生产大队。316国道东西向,穿过星雄大队的第七、第四、第五和第六生产小队,而净明人民公社就在第四生产小队地盘上办公,天时地利人和,地处316国道边的第四生产小队的南岗地,就成了“岗地改平原”的较为合适的工程地段。这里不远与星亚大队接壤,改造好了会有更大的示范效应。

公社“岗地改平原”指挥部就设在南岗的公路边。从其他几个生产大队调集的生产大军集聚这片南岗上,各自形成一个方阵,以插的红旗为线,民工们用肩挑的挑,用车拉的拉,人欢马叫,劳动得热火朝天。在那个以生产为中心的年代,学校以学为主,兼学别样,小学高年级学生也像愚公移山中的小孩子“跳往助之”。不才作为带队老师也置身其中。劳动的欢乐场面和愉快的心情,便有了“吭尤吭尤”的感觉——

欢歌笑语溢山岗,

红旗招展小车忙。

改得丘陵变平原,

春有麦浪秋稻香。

傍晚,西边天际放射出万里霞光。几个生产大队的临时伙房炊烟缭绕,掌灯时分,各支队伍收工回到营地。于是又有吟诵——

晚霞托月送黄昏,

社员收工鸟归林。

炊烟做得饭菜香,

歇息明早赶工程。

晚上回到小学,在宿舍的备课桌上把上述的“诗句”用方格稿纸工工整整抄写一遍,第二天用信封装上向《襄阳报》《湖北日报》报社投去。当时,所有的稿件只要往报社投送,都是免费的。投稿以后的心情可想而知,期盼着能发表。于是,天天盼着邮递员来,天天迫不及待地翻看报纸。久之,读报成了习惯。在那个知识匮乏的时代,有报纸读就很不错。现在想来,那已经是一种精神上的奢侈了。

今天,室外的气温很低,末学坐在书斋里,暖气片散发的热气把屋子氤氲得暖乎乎的,读着赵扑老的诗集,与四十多年前阅读的文字重合,比起当年的“奢侈”不知要胜过多少倍!有书读是幸福的,能自觉读书是更幸福的!感恩社会,感恩时代。当然,末学能够在国学的天地里游学,这要感恩赵朴初老先生当年的那首诗!

作者通联地址:湖北省襄阳市襄城荆州街73号

联系人:吴仕钊

联系电话

文档评论(0)

知识贩卖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