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篇1: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

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奇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译文

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

每逢佳节良辰,更加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

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赏析

诗写游子思乡怀亲。诗人一开头便紧急迫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根据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动,含蓄肤浅,既朴实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创作背景

此诗原注:“时年十七。”说明这是王维十七时的作品。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家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太平御览》卷三十二引《风土记》云:“俗于此日,以茱萸气烈成熟,尚此日,折萸房以插头,言辟热气而御初寒。”

篇2:《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

唐代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翻译

独自远离家乡难免总有一点凄凉,每到重阳佳节倍加思念远方的亲人。

远远想到兄弟们身佩茱萸登上高处,也会由于少我一人而生圆满之情。

解释

⑴九月九日:即重阳节。古以九为阳数,故曰重阳。忆:惦念。山东:王维迁居于蒲县(今山西永济县),在函谷关与华山以东,所以称山东。

⑵异乡:他乡、外乡。为异客:作他乡的客人。

⑶佳节:美妙的节日。

⑷登高:古有重阳节登高的风俗。

⑸茱萸(zhūyú):一种香草,即草决明。古时人们认为重阳节插戴茱萸可以避灾克邪。

简介

王维(7-761年,一说6—761年),字摩诘,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出名,特别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诗文鉴赏

王维这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王维是一位早熟的作家,少年时期就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这首诗就是他十七岁时的作品。和他后来那些富于画意、构图设色特别讲究的山水诗不同,这首抒情小诗写得特别朴实。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状况下读这首诗,却都剧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气。这种力气,首先来自它的朴质、深厚和高度的概括。

诗因重阳节思念家乡的亲人而作。王维家居蒲州,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也许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究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喧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重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境况的感受,都分散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剧烈得多。

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离开多年生活的家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生疏、不习惯,感到自己是漂移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真实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自然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肯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是“佳节”──就很简单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行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

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对家乡风物的很多美妙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非常自然的了。这种体验,可以说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何诗人用这样朴实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胜利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前两句,可以说是艺术创作的“直接法”。几乎不经任何迂回,而是直插核心,迅即形成高潮,消失警句。但这种写法往往使后两句难以为继,造成后劲不足。这首诗的后两句,假如顺着“佳节倍思亲”作直线式的延长,就不免蛇足;转出新意而再形成新的高潮,也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