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10 再塑生命的人 教案 .pdfVIP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10 再塑生命的人 教案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单元10再塑生命的人教案

教学目标

1.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体验文章的感情。

2.理解莎莉文老师的境界,理解作者的真挚情感。

3.体会文章表情达意的句子的鲜明真挚和热烈。

教学重难点

理解作者对莎莉文老师的那份特殊情感。

课前准备

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

2.制作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幻灯片展示邰丽华与海伦·凯勒,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19世纪出现了两个杰出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海伦·凯勒。

——马克·吐温

二、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慈善家。她以坚强的意志,战胜各种困难,

掌握了英语、法语、德语、拉丁语、希腊语等5种语言。她全心全意为盲聋哑人的教育和福利事

业贡献一生,曾受到许多国家的政府、人民和高等院校的赞扬和嘉奖。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

勋章”。主要著作有《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出黑暗》等。

三、写作背景

海伦·凯勒所创造的奇迹与她自身的努力密不可分,但她能突破心理障碍,重塑生命,得益

于她伟大的老师—安妮·莎莉文。莎莉文老师将人世间美好的思想感情和隽永深沉的爱,深植于

海伦·凯勒的生命中,以无私的爱重塑了她的生命。海伦·凯勒深深地感激自己的老师,她说: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首先要长久地凝视我的老师。”本文就节选自海伦·凯勒的著名散文《假

如给我三天光明》。

四、检查字词(初读课文,理解重点词句)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感慨(kǎi)搓捻(cuōniǎn)

...

绽开(zhàn)惭愧(cánkuì)

...

譬如(pì)小心翼翼(yì)

...

恍然大悟(huǎng)花团锦簇(cù)

..

2、解释下面的词语。

小心翼翼: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不求甚解:多指读书学习只求懂得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混为一谈: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说成是同样的事物。

花团锦簇:形容五彩缤纷、十分华丽的景象。

美不胜收: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

五、层次结构

全文可分为二部分:

第一部分(1-5):写“我”与莎莉文老师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第二部分(6-13):莎莉文老师的教育对“我”产生巨大的影响。

六、全文分析(教师提问,学生思考作答)

1.作者在开篇为什么强调“这一天”?

明确:因为“这一天”是莎莉文老师到来的一天,是“我”生命重新开始的一天从这一天起,

“我”过上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生活。强调“这一天”,从侧面反映了莎莉文老师对“我”的影

响之大。

2.莎莉文老师到来后,发生了哪些事情?海伦她的感受又是如何?

明确:

段落事件海伦的感受

第5段第一次亲密接触陌生

第6、第8段给“我”洋娃娃,教自豪、高兴

“我”拼写

第7段教“我”学会简单的字领悟

第9-12段教“我”学会区分不耐烦——恍然大悟,求

“杯”和“水”知欲油然而生

第13段教“我”比较复杂的字喜悦、幸福

3.联系上下文分析,莎莉文老师为什么送给“我”布娃娃?

明确:这是老师对“我”的爱的表现,“布娃娃”是用来启迪“我”智慧的“道具”。

4.这里写“我”发脾气有什么作用?

明确:真实地写出了“我”急于走出寂静而又黑暗的世界的焦躁不安的心理。说明对“我”

文档评论(0)

150****2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