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施蛰存、傅雷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傅雷;教学目标/重点;一施蛰存

1、生平

施蛰存(1905年12月3日—2003年11月19日),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原名施青萍,笔名青萍、安华、薛蕙、李万鹤、陈蔚、舍之、北山等。;浙江杭州人。1922年考入之江大学,翌年入上海大学,1926年转入震旦大学学法文。1929年任水沫书店编辑,1929年施蛰存在中国第一次运用心理分析创作小说《鸠摩罗什》、《将军的头》而成为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之一。1930年代他主编的《现代》杂志,引进现代主义思潮,推崇现代意识的文学创作,在当时影响广泛。抗日战争爆发後,他曾先後执教于云南大学、厦门大学、暨南大学和光华大学。

1952年以後他任教于上海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施蛰存因早年与鲁迅有过论战(施蛰存推荐《庄子》与《文选》,鲁迅反对传统要求接受现代新思想),因而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受到迫害,他也因此告别文学创作和翻译工作,转而从事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

20世纪80年代,由于现代主义思潮的重新涌入中国,他的文学创作才又重新开始受到重视。;施蜇存一生的工作可以分为四个时期:1937年以前,除进行编辑工作外,主要创作短篇小说、诗歌及翻译外国文学;抗日战争期间进行散文创作;1950年—1958年期间,翻译了200万字的外国文学作品;1958年以後,致力于古典文学和碑版文物的研究工作。;他注重心理分析,着重描写人物的意识流动,成为中国“新感觉派”的主要作家之一。

较早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是《上元灯》,主要是回顾少年生活的一些片断,常有民俗色彩,以布置诗情和烘托气氛见长。随后的《将军底头》、《梅雨之夕》、《善女人行品》所收的作品则明显接受弗洛伊德学说影响,较多的作品运用心理分析方法。《将军底头》集中作品在描写古代高僧、武士、将军反常怪异行为时,注意挖掘隐秘深藏的心理(特别是性心理)。《梅雨之夕》和《善女人行品》集中较好的作品,如《春阳》将人物心理的分析与社会内容的发掘相结合。

施蛰存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特别致力于心理分析小说创作的作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他曾评价自己的小说“把心理分析、意识流、蒙太???等各种新兴的创作方法,纳入了现实主义的创作轨道”。;另有散文集

《灯下集》、《待旦录》

编译作品

《荣誉》、《轭下》、《征服者贝莱》、《劫後英雄》、《妇心三部曲》、《匈牙利短篇小说集》、《波兰短篇小说集》、《外国文人日记抄》

学术著作

《唐诗百话》、《词学论稿》、《宋元词话》、《历代词籍序跋萃编》、《北山集古录》、《水经注碑录》;2、《梅雨之夕》;《梅雨之夕》几乎没有情节,它仅仅记叙了一位下班回家的男子在途中邂逅一位少女之后的一段心灵历程。但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理论的指导下,作者以娴熟的文字对人物的心理层层剖析,把一个已婚的青年男性与一位萍水相逢的少女心理变化分析得非常微妙。

施蜇存毫无痕迹地把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用于小说。;怦然心动——跃跃欲试——想入非非——恋恋不舍、怅然若失,作者周密而真实地描述了主人公邂逅少女后的全部心理流程。这种心理展示或心理分析是立足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之上的。;弗洛伊德·西格蒙德(FreudSigmund1856-1939)的精神分析学说是关于人格结构及其内部冲突的学说,大致可分为三个板块,即本能论、人格结构论和心理解剖学说。;《释梦》(1895)。本能论认为,人性的根本就是由生物能(或性能量利比多)转换而来的心理能的发泄与反发泄;一切用于人格做功的能量都出自本能。人体结构论是关于本能的能量的投注和转移的理论。

这一理论把人格分为三个部分:“本我”(储存本能的地方,是各种本能的驱动之源)、“自我”(是协调本能需求与社会要求之间的平衡机能)、“超我”(在良心、道德律令、自我理想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它把本能力量转移到实现理想、创造等方面上来)。

心理解剖学说把人的心理意识分为三个层次: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其中,潜意识与本能密切相关,其中蕴藏有被压制的本能及与性相关的情感。;《梅雨之夕》的心理分析立足于弗氏的精神分析理论。作品注重描写主人公的潜意识,尤其注重揭示人物的人格中的“本我”与“自我”的冲突。

在“怦然心动”阶段,小说初步触及人物的潜意识。“我”为婚外的异性所动,并把她当作“美的对象”,主人公的这一心理活动并不排除“本能”的暗中促动;而在欣赏异性时;“我”自我辩白对异性绝对没有“依恋的意识”,且不由自主地想到家中翘首以待的妻子,还寻找晚回家的借口,这一系列心理活动则又展示了主人公的人格深处的“自我”与“本我”的交涉:“我”要发泄本能,“本我”要遵循”快乐原则”,而“自我”则既对“本我”进行规范和抑制,又掩饰“本我”的越轨冲动。;在跃跃欲试阶段,作品

文档评论(0)

mwq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