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关于受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的角色说法正确的是
A.
受教育者只是德育的主体
B.
受教育者只是德育的客体
C.
受教育者是德育的对象,也是德育的主体
D.
受教育者进行自我品德教育时,只是德育的主体
标准答案:
C
2
人的品德发展具有
A. 顺序性、均衡性
B. 稳定性、同一性
C. 顺序性、阶段性
D. 差异性、均衡性
标准答案:
C
3
张老师对学生说:“对人要有礼貌,这样别人才会喜欢你,支持你,帮助你。”李老师对学生说:“对人要有礼貌,因为这是尊重别人的表现。”最恰当的说法是
A. 张老师在进行道德教育
B. 李老师在进行道德教育
C. 张老师和李老师都在进行道德教育
D. 张老师和李老师都没有进行道德教育
标准答案:
B
4
属于德育目标确定依据的是
A. 社会需要、教育目的
B. 社会需要、德育方法
C. 教育目的、德育内容
D. 德育方法、德育内容
标准答案:
A
5
儿童通过对假设性的道德两难问题的讨论,有机会接触到各种道德立场和道德推理方式;通过充分的思想交锋,儿童倾向于拒斥低于自己道德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并且能够理解和同化高于自己一个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但是难以理解和接受高于自己两个或两个以上阶段的同伴的道德推理。这种现象被称为
A. 罗森塔尔效应
B. 布莱特效应
C. 布朗效应
D. 晕轮效应
标准答案:
B
6
主张道德目的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或最终目的教育家是
A. 康德
B. 赫尔巴特
C. 杜威
D. 以上三者
标准答案:
D
7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德育过程是一种教育活动过程
B. 德育过程就是品德形成过程,二者没有区别
C. 德育过程是将一定社会的思想道德转化为学生品德的过程
D. 品德形成过程是一种人的德性发展过程
标准答案:
B
8
最早具有阶级性的德育是()
A. 原始社会的德育
B. 奴隶社会的德育
C. 封建社会的德育
D. 资本主义社会的德育
标准答案:
B
9
品德测评的依据是()
A.
教育内容
B.
德育目标
C.
教育方法
D.
德育效果
标准答案:
B
10
关于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 德育规律是德育原则的反映
B. 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是一一对应关系
C. 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之间没有对应关系
D. 德育原则与德育规律可能是多对一、一对多的关系
标准答案:
D
11
童年期儿童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是()
A. 协调性
B. 动荡性
C. 适应性
D. 两义性
标准答案:
A
12
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是
A.
激发学生学习道德知识动机
B.
形成学生的道德能力体系
C.
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机制
D.
养成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标准答案:
C
13
品德测评所提供的反馈信息,会在德育有关人员的思想上引起某种程度的震动和反思,情感上产生某种程度的积极或消极的内心体验,从而在他们思想和行为上产生激励与抑制、鼓舞与监督作用。这指的是品德测评的()
A. 诊断作用
B. 强化作用
C. 调控作用
D. 教育作用
标准答案:
C
14
下列中国古代典籍中,提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和“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的是()
A. 《论语》
B. 《孟子》
C. 《大学》
D. 《中庸》
标准答案:
C
15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双方统一活动的过程,这一过程中的主要关系是()
A. 社会环境影响与个人接受内化之间的关系
B. 德育目标要求与个人接受内化之间的关系
C. 教育者施教传道和受教育者受教修德之间的关系
D. 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关系
标准答案:
C
16
根据儿童品德发展六个阶段的划分,少年期(11、12岁—14、15岁)的品德发展特征是()
A. 适应性
B. 协调性
C. 动荡性
D. 成熟性
标准答案:
C
17
在一定社会和教育条件下,人的品德发生、发展的顺序,每一年龄阶段的变化过程和速度大体上是相同的、稳定的,这说明人的品德发展具有()
A. 顺序性
B. 稳定性
C. 阶段性
D. 均衡性
标准答案:
B
18
有效进行班集体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
A. 形成班级的领导核心
B. 确定严格的班级纪律
C. 提出班集体的奋斗目标
D.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标准答案:
D
19
德育理论走向实践,发挥实效的最直接形式是
A.
德育课程
B.
德育过程
C.
德育方法
D.
德育活动
标准答案:
D
20
在学校德育中,教师在德育教学中的一整套行为规范,以及人们对教师的角色期待,是指教师的
A.
社会角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00071-社会保障概论.docx
-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1).docx
- 00151-企业经营战略.docx
- 00162-会计制度设计.docx
- 00178-市场调查与预测.docx
- 00207高级财务管理.docx
-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docx
- 00316-西方政治制度.docx
- 00321-中国文化概论.docx
- 00658-新闻评论写作.docx
- 第18讲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docx
- 第15讲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docx
- 第13课时 中东 欧洲西部.doc
- 第17讲 第16 课三国鼎立.docx
- 第17讲 第16课 三国鼎立 带解析.docx
-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历史课时检测9近代西方的法律与教化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doc
- 2024_2025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末备考试卷文含解析.docx
- 山西版2024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第二单元生产劳动与经营第5课时企业与劳动者教案.docx
- 第16讲 第15课 两汉的科技和文化 带解析.docx
- 第13课 宋元时期的科技与中外交通.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