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和图形技术 密度测量 第3部分:光谱条件-编制说明.pdf

摄影和图形技术 密度测量 第3部分:光谱条件-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摄影和图形技术密度测量第3部分:光谱条件》

编制说明(征求意见稿)

1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根据国标委发【2023】64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国家标准

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全国感光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负

责牵头制定《摄影和图形技术密度测量第3部分:光谱条件》国家标准,计划编号是T-606。

1.2制定背景

在摄影中,光学密度是记录介质的某一面积对光或辐射通量进行调制的一种量度。密

度测量在许多方面有其重要性。如评价影像的明暗程度、预测胶片或相纸在印片过程中的

作用以及在彩色处理过程中确定图像颜色测量方法等方面都要采用密度测量方法。如果视

觉效果是重要的,则测量光谱条件应模拟合适的照明和人眼的光谱灵敏度。对于印片操作,

应模拟用于印片操作的光源的光谱功率分布和印片材料的光谱灵敏度。在评价需分色的原

稿材料时,施照体、分色介质的光谱灵敏度和三色分色滤光镜(和其他光学元件)的光谱

透射比也需要模拟。为了提供给各种用途的用户能够被正确解释的测量数据,提供测量程

序的标准规范是必要的。

本标准之前的版本随着以下情况的变化产生了修订的必要。首先,之前的密度测量主

要根据密度计中所采用滤光器的类型规定仪器的光谱条件。它要求所有密度计中的探测器

的光谱响应、光源光谱能量分布以及所插入的光学元件完全一致,很明显做到这一点非常

困难。目前密度测量标准仅规定所有元件的光谱乘积应等于某些公开发表的一组数据。这

样一种技术规范为密度计制造厂商改善其产品的准确度和精密度提供了灵活性。同时,这

样规范既有利于标准参考物质的制造,也有利于标准量值的检定。其次,使用简单滤光器

的密度测量仪器正在减少,更常见的测量标准密度的方法是利用基于所研究样品的光谱反

射因数或光谱透射比测量值的计算。过去,通常在整个波长范围内将光谱反射因数或光谱

透射比的乘积与本标准先前版本中提供的光谱乘积(定义为10nm间隔)转换为线性域后

进行求和来实现此计算。这样的程序严格来说并不准确。假设光谱乘积是通过组合其施照

体和光学元件的光谱数据而获得的物理光谱特性,间隔为10nm。如果将使用符合本标准的

装置进行的样品测量结果与根据样品的光谱数据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则会发现有微小差

异,所述光谱数据是通过在整个波长范围内对光谱数据和10nm间隔光谱乘积的线性形式

的乘积求和计算得到的。尽管在摄影和图形技术中遇到的典型样品中,这种误差可能较小

(可能在小数点后第三位),但这种情况仍不可取。

因此本标准的本次修订特别考虑了根据光谱数据计算标准光学密度;用频谱加权因子

1

的概念补充了较旧的、粗略采样的频谱乘积表;引入了三种额外的用于摄影和图形技术应

用的照明条件;增加了“出射光谱”等术语和定义。

1.3主要工作过程

在标准制定计划下达后,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牵头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小组,工作小

组首先对ISO5-3:2009标准译文草案进行了重新校对,形成了较为准确的译文,并

按照GB/T1.2-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2部分:以ISO/IEC标准化文件为基础的

标准化文件起草规则》中对修改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对译文进行了相应的结构调整

和最小编辑性改动,形成了标准草案。工作小组对标准草案进行了研究和评估,并进

行了验证。根据验证结果,对相应的技术内容进行了修改,工作小组内部讨论沟通后,完

善了标准草案,并征求了相关人员的意见后,对部分翻译不准确的内容进行了修改,

形成了标准的征求意见稿。

1.4主要参加单位和工作组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本标准主要参加起草单位为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乐凯胶片股份有限

公司、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标准在起草过程中按需补充相关人员及单位,工作组成员及分

工见表2:

表2工作组成员及分工

姓名单位分工

组织、主持起草工作、组织验证

刘子龙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