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自组织动员力与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有效塑造 .pdfVIP

社区自组织动员力与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有效塑造 .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33卷第2期广东行政学院学报Vol.33No.2

2021年4月JournalofGuangdongInstituteofPublicAdministrationApr.2021

社区治理问题(三篇)之二

社区自组织动员力与多元主体

参与机制的有效塑造

蔡斯敏

(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作为基层社区治理创新的重要内容,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建构需要社区所有治理主体的共同参

与。社区自组织立足居民自治基础上形成的社区关系网络,代表了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治力量。在治

理实践环节,主体角色、机制建设、制度设计等方面存在的症结性问题影响了自组织的能力发挥。治理

效能的提升亟需不断提升自组织动员能力,促进社区居民有机融合,让其真正嵌入多元主体参与机制的

塑造中,共同助推现代化社区治理体系的有效建设。

关键词:自组织动员;多元主体参与;社会治理共同体

---

中图分类号:D63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533(2021)02001509

DOI:10.13975/j.cnki.gdxz.2021.02.002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和政府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社会已然发生了深度转型。

个体的自主意识显著提升,社会流动性的增强打破了原先传统共同体下制度与个体的结构性平

衡,个体在社会流动和自我决策的状态中重新诠释与共同体的关系。公共生活私人化正在深刻侵

蚀着社会秩序,个体理性与公共生活的矛盾充斥其中。社会治理共同体要求治理主体尽己所能、

共同参与,这是对每一个主体权责关系的界定。社会的有机团结需要保持个体的活力,重塑主体

间的信任关系,而这些离不开基层居民自组织的力量支撑。作为个体参与公共生活、建构社会关

系的重要场域,社区自组织的存在环境是怎样的?如何有效地把提升社区自组织的动员力与改善

社区多元主体关系结合,进一步促进社区治理共同体的多元主体协调以实现共同治理?

一、时代境遇下的社区治理及多元主体联结机制的建构

(一)社区治理的时代命题:个体化趋向下新“公共性”的建构

现代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结果是个体化。个体化是一个伴随社会进程长期复杂的社会转变,其

深刻影响着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方式。在这一过程中,个体一方面拥有选择自由,这是个体化进

程中赋予个体主体化色彩的鲜明表征;另一方面,个体还要对自身负责并依赖于不受自己支配的

境况,这是个体顺从个体化内在要求的压力。事实上,这一过程涉及到社会变迁中个体权利和集

--

收稿日期:20201021

基金项目:山西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山西省区域文化实践与社会发展》(编号:201803056)。

-

作者简介:蔡斯敏(1985),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讲师,法学博士,主要研究方

向为社会治理、社会发展与现代化。

15

[1]

体权力的矛盾关系。中国的社会转型是一个公域与私域、公共性与个体性不断重构的过程。它

既牵连着传统社会里的民情关系,又掺杂着现代社会的理性意志。由于中国的个体化缺乏个性化

的早期发展史,同时也没有公民理性教育,公共精神发展迟缓,个体更加强调自我权利而忽视他

人权利。众所周知,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先生对乡土中国社会结构的描述,以区别于西洋的团体格

局。有学者认为等级差序格局的道德功能在中国的转型过程中弱化,而在社会心理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817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