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 集 合.doc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9单元 集 合.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集合

第1课时集合

课时目标导航

一、教学内容

集合。(教材第104页例1)

二、教学目标

1.理解集合里各部分的意思,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图。

2.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感受集合的思想,感知集合图的产生过程。

3.能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重点难点

重点:会读取集合图中的信息,会按条件填写集合图。

难点:对集合图重叠部分的理解。

一、情境引入

师:两位妈妈和两位女儿一同去看电影,每人都要买一张票,可是她们只买了3张票,便顺利地进了电影院。这是为什么呢?(小组交流讨论)

师:原来,其中一位女士拥有妈妈和女儿的双重身份。如何用数学的方式将这三个人的关系表示出来呢?相信学完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就能找到方法。(板书课题:数学广角——集合)

二、学习新课

教学教材第104页例1。

下面是三(1)班参加跳绳、踢毽比赛的学生名单。

跳绳

杨明

陈东

刘红

李芳

王爱华

马超

丁旭

赵军

徐强

踢毽

刘红

于丽

周晓

杨明

朱小东

李芳

陶伟

卢强

师:数一数,参加跳绳的有几位同学?参加踢毽的有几位同学?

生:跳绳的有9人,踢毽的有8人,9+8=17(人),一共有17人。

师:可是,参加这两项比赛的没有17人呀。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有的人两项比赛都参加了。

师:那么参加两项比赛的有多少人?如何列式计算?(点名学生回答)

生:应该是一共有14人参加了,算式是9+8-3=14(人)。

师:为什么要减去3呢?(点名学生回答)

①因为有3个人既参加了跳绳,又参加了踢毽。

②如果直接用9+8,就把这3个人重复算了,也就是多算了一遍,所以要减掉3人。

师:为了能使同学们更方便地看清楚,我们来演示一遍,请班里的14名同学分别对应地替代其中一人,自己选一个替代的对象。

师:请报名参加跳绳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左边,报名参加踢毽的同学站到讲台的右边。(参与报名的学生站到相应的位置)

师:“杨明”“刘红”“李芳”你们怎么还不站好呀?

因为他们两项运动都参加了,站左边不行,站右边也不行。

师:同学们来说说,他们应该怎么站比较好?(小组交流讨论)

师:三位同学不能站左边,也不能站右边,那就只好站讲台中间了。

师:那左边、右边、中间分别表示什么?(点名学生回答)

师:左边表示参加跳绳的同学,右边表示参加踢毽的同学,中间是两种比赛都参加的同学。

师:现在我们用画图的方法来表示一下刚才看到的情形。用一个圈表示参加跳绳比赛的学生,用一个圈表示参加踢毽比赛的学生,那么两个圈的公共部分表示什么意思呢?(点名学生回答)

师:两个圈的公共部分应该填入哪些学生?(点名学生回答)

师:两个圈中的剩余部分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应该填入哪些学生?(点名学生回答)

展示结果:

师:通过观察这两个集合圈,你会计算参加这两种比赛的学生人数吗?(点名学生回答,老师板书)

方法一:9+8-3=14(人)

方法二:(9-3)+3+(8-3)=14(人)

三、巩固反馈

完成教材第105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1题:略

第2题:(1)6(2)19

四、课堂小结

学完本节课后,你有什么收获?

数学广角——集合

例1:

9+8-3=14(人)(9-3)+3+(8-3)=14(人)

1.从学生认知经验出发,让学生感受集合图的价值。

本节课的设计从学生的认知经验出发,恰当地确定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既让学生感受到用集合图来解决问题的价值,又让学生掌握使用集合图解决重叠问题的方法。

2.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

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注重图形、算式和文本的有效结合。本节课的设计意图是充分发挥集合图的作用,同时加强学生对文字信息的理解。通过站一站、画一画、说一说、想一想等方式让学生既沟通了已有的知识、经验间的联系,又体会到图形、算式、文本之间的联系,为建立数学模型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3.选择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

本节课是在找准了学生的认知起点和困惑点的基础上,寻找了一条适合学生学习的有效教学途径。首先从学生喜爱的生活情境出发导入新课,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探究的过程中,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学习新知识服务。教师只有课前知学,然后才能知教。然而怎样去知学,又怎样去知教?是需要课前花足时间去思考的事。

4.我的补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751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