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 Word版无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吉林省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

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4题,共150分,共5页。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赵艳(以下简称赵):很多读者对你的认识是从《哦,香雪》开始的,这是一篇意境和文字都非常优美的文章,可以说是当代文学中诗化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文章读起来很有青春的诗意和激情,一气呵成,像是从生命中活泼泼地流淌出来的东西,很感性,也很朴实。你自己如何评价这篇作品在你所有创作中的地位和价值?

铁凝(以下简称铁):它在我整个创作中不是以价值高或低,分量轻或重来衡量的,而是它本身具有一种不可替代性,我后来的小说在叙事上更成熟,更像一个自觉作家的写作,但《哦,香雪》焕发出来的对人生、对情感、对生活、对希望那种透明的激情是不可替代的。一个年轻的作家,如果有本领,写出那样的作品并不难,但是岁月过去了,我们经历了很多,如果还保有那样的爱和希望,还拥有那种透明的心境,那就真是不容易的。我想,《哦,香雪》对我的意义就在这里。现在,香雪的时代好像已经过去了,我歌颂的也的确不是封闭的处于蒙昧状态的大山里的人和事。生活在变,生活里的人也在变,但是我们依然需要香雪。孙犁说过:“女孩子们心中,埋藏着人类原始的多种美德。”我认为,发掘我们内心的多种原始美德是任何作家在任何时代都不应该放弃的,哪怕在经历了人生的苦难之后,外在的形式变了,内部那个坚硬的核应该还在。

赵:无论是美还是丑,无论外壳怎样变换,内在的核始终如一地朝向对人类美好的情感、珍贵的品性的追求。

铁:是的。我的作品中前后的人物和故事都有鲜明的不同,中间还有一些起伏。文学可以而且应该有多种途径,有时是这个故事触动了你,有时是那个人使你有倾诉的愿望,但最终我将这些人和事融合在一起,通过他们,我想要实现的是文学温暖世界的功能。汪曾祺说过“人是孤儿”,人真的是很孤独的,所以人需要文学的世界、希望的世界,虽然也许那最美好的境界,我们永远到达不了,但愿望在那儿,我们就会有向前走的勇气,对生活有所期待,这就够了。文学应该给人们提供期待,应该温暖这个世界。

赵:这是文学存在的理由,也是香雪的意义所在。

铁:我是这样想的。生活不可能完全是香雪那样的,也不应该有这样的要求,但香雪是什么呢?她是人的灵魂中最柔软的部分,是那个最宝贵的存在,以后可能不是香雪,是其他人,比如司猗纹,她的灵魂的某个微小的不为人察觉的角落里有没有香雪的部分?肯定有。所以说,香雪的精神,香雪所意味着的人的灵魂中清澄柔软的部分应该被文学唤起。

赵:被提醒。

铁:对。尤其是在这种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更应该有她的位置,不然,我们的追求、生活、物质究竟是为了什么呢?我们最终的点在哪里?目标在哪里?我中间部分的小说有很强的失望情绪,但文学的希望可以通过失望来获得。我的起点是从香雪那里开始的,底色的东西一直在。

赵:我注意到你的创作中农村题材的小说占了不少比重,那么,乡村对你而言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

铁:当然有。四年的农村生活对我的小说创作有很重要的意义。当时我年龄很小,接触到的人给我的关切,女孩子之间单纯的友谊,点点滴滴渗透到我的生活和记忆里,我永远都不会忘记,他们的质朴本身就能够给我很深的触动,让我很难产生居高临下的感觉。我的视角是平视的,从未想过他们很无知或者自私或者我要去解救他们什么的。因为农民身上真正有大的智慧,非常狭隘的和非常开阔的东西极端地纠结在一起。我对农村的、对农民的兴趣将来也不会轻易放弃。

赵:不少作家都有自己比较固定的、擅长的创作领域,有的专注于乡村,有的热衷于城市,而一旦离开自己熟悉的写作领域,面对新的写作对象时,往往容易发生认识和表达上的偏颇和困难。而你在城市与乡村这两个领域里都能够自如地思考和言说,它们成为你创作中并行发展、各有所长的两个重要部分。你是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铁:我一直认为我们中国、我们民族的根就在农村,这是一个抹杀不掉的背景和现实。我们的故事环境、语言环境、生存环境和人的精神发展环境跟有着几百年城市历史的西方文学的环境有很大不同。我们的本土资源很丰富。只有了解了农村的过去和现在才能真正了解中国的人和事,当然,并不一定非得写与农村有关的作品,但至少应该了解。笔下可以没有,但心里有,就会感觉生活得更结实一些。这也许是我的偏激和保守吧。就是现在,我有机会也很愿意到农村去,对我来说,那里有所谓根的东西。中国的城市和乡村不是截然分开的,我常常在一个城市人身上突然看到农民的影子,虽然他从未在农村待过,在农民身上我也看到非常大气的,既不属于城市也不属于农村,而是属于中国人的、中华民族的东西。而且在农村打量城市和在城市回望乡村,都会有新的收获,获得身在其中不解其味的新感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19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