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27《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
知识点
多音字:
给:gěi给力jǐ给予
场:chǎng场地cháng一场雪
词语解释:
伟大:①品格崇高;才识卓越。②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
常,令人景仰钦佩的。
不朽:永不磨灭(多用于抽象事物)。造句:人民英雄的精神永垂
不朽。
情愿:心里愿意。
尸首:人的尸体。
下场:人的结局(多指不好的)。
抬举:看重某人而加以称赞或提拔。
反义词:
伟大——渺小情愿——被迫
永远——暂时抬举——贬低
近义词:
伟大——崇高情愿——甘愿
永远——永久抬举——器重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课文主题:
本文通过写鲁迅和与他截然相反的“有的人”的对比,批判了那
些骑在人民头上的反动统治者和压迫者,热情歌颂了鲁迅先生为
人民无私奉献的可贵精神,号召人们做真正有价值的人。
课内问题:
诗歌的前四小节每节都有两个“有的人”,它们的意思相同吗?
答:不同。每节的前两旬是写反动统治者,他们虽然活着却如行
尸走肉,他们欺压百姓,下场可耻;后两句是写鲁迅以及像鲁迅这
样的人,他们虽死犹生,永远活在人民心中,赢得人民的尊敬和
歌颂。
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诵诗歌,感悟本诗包含的深刻哲理,懂得“生”与“死”在本
诗中的特殊含义。
教学难点
了解本文运用的对比手法,体会这种手法运用的好处。
教学过程
一、介绍鲁迅,导入新课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1.谈话导入,揭示新课。
导语:同学们,通过对本单元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
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出示课件,教师朗读或者指名
让学生朗读。)“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
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
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
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
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于上海。“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忘记我,管自身的生活”是他最后的遗言。然而,人们真的会忘记他吗?
事隔13年,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一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
诗。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简介诗人臧克家。
(课件出示诗人臧克家的简介,学生自读了解。)
臧克家(1905—2004)山东诸城人。中国现当代著名诗人、作家,忠诚
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同盟盟员,中国诗歌学会会长,中国毛泽东诗词
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写作学会名誉会长。主要诗集有《烙印》《罪恶的
黑手》《运河》《从军行》《一颗新星》《春风集》等。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名学生朗读,检查学生是否读通顺、读正确。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素材资料
3.范读引领,指导朗读和重音。
(1)教师教给方法,指导学生划分节奏,读好停顿和重音。(教师示范第
一节,指名练习第二节,自由完成第三到七节。)
4.播放名家朗读录音,学生再读诗歌,读出情感。
5.思考:这首诗分为几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层次梳理:
第一部分(第1节):作者开门见山,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
第二部分(第2—4节):从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热情赞
颂鲁迅为人民鞠躬尽瘁的伟大精神。
第三部分(第5—7节):从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的对比中,抒发了作
者及人民永远怀念鲁迅的深厚感情。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对比品读,理解内容。
(1)学生默读全诗,注意诗歌独特的写法,说说自己的发现。
预设:学生会很容易发现这首诗运用了对比的写法,学生汇报后,教师可
引导学生再细细读一读,发现诗歌中有更精巧的安排——第2、3、4节对
比的是有的人对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6、7节对比的是有的人的不同结
果;这两部分内容又是一一对照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可以将对应的小
节放在一起进行学习。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