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第23课《马说》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马说》教学设计

目标确定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1)诵读古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够正确背诵、默写经典古诗文。

(2)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课文,对常用的实词、虚词分类积累;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3课。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品味这些古诗文优美意境和深邃哲理,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积累文言词汇。

3.学情分析

作为八年级学生,文言文基础较薄弱,阅读能力偏低,思维能力、审美能力不高,因此在教学时,老师要指导学生疏通文意并积累重点词语

学习目标:

1.能准确说出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流畅地翻译课文;

2.掌握“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形象的比喻义,理解课文寓意和托物寓意的手法;

3.把握作者情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重难点:

1.能准确说出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流畅地翻译课文;

2.掌握“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形象的比喻义,理解课文寓意和托物寓意的手法;

评价方式:

1.通过预习检测、小组讨论、交流完成目标1

2.通过读课文、理解、教师点拨完成目标2

3.通过反复诵读完成目标3

学习过程:

一、导入:

用《伯乐相马》的故事导入

很久以前,有一匹千里马拉着沉重的盐车翻越太行山.在羊肠小道上,马蹄用力挣扎,膝盖跪屈;尾巴下垂着,皮肤也受了伤;浑身冒汗,汗水淋漓,在山坡上艰难吃力地爬行还是拉不上去,伯乐遇见了,就下了自己的车,挽住千里马而对它淌眼泪,并脱下自己的麻布衣服覆盖在千里马身上.千里马于是低下头吐气,抬起头来长鸣,嘶叫声直达云霄.这是它感激伯乐了解并且体贴它啊。

隔着遥远的时空,我分明也听到了受困的千里马那响彻云霄的嘶鸣,这嘶鸣中包含着怎样的情感,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韩愈的《马说》。

二、解题

结合学过的知识,解释标题的意思,请学生回答。

教师明确:

《马说》“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体裁,既可以写一事一物,也可以写一种现象,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抒发作者的感想。题目“马说”即谈马、论马。

出示学习目标

1.能准确说出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流畅地翻译课文;

2.掌握“千里马”“伯乐”“食马者”形象的比喻义,理解课文寓意和托物言志的手法;

3.把握作者情感,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四、检查预习

1、作者

韩愈(768~824),字,因其世居于昌黎,故又称,著名,散文尤其著名,有的美誉,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是“”之首。

正音读“马”。

请三个学生分别读三段课文,

注意“祇辱、骈死、一食、尽粟、一石、食之、不外见、邪”几个字的读音。

要求:读准字音,做到不添字,不落字。

3、读书译“马”

⑴重点字词的解释

(2)重点语句翻译

(3)请三名同学展示小组学习情况,每人一段。

要求:学生逐句翻译每段,做到字字落实,准确流畅。(课件)

教师适时点拨,强调通假字、古今意义字和一词多义字。

品文问“马”

生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用文中句子回答

千里马有怎样的特征?

千里马有怎样的不幸遭遇?

明确:

1.日行千里一食或尽粟一石

2.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千里马有哪些遭遇。“祇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一生就这样庸碌的度过了,没有施展才华;吃不饱,力气不足,没有办法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且它遇到的都是不了解它的人。

全文都覆盖着千里马的种种遭遇,这篇文章简直就是对千里马遭遇的血泪控诉。我们读到这里,会有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惋惜、愤怒)让我们通过朗读把这种感情传递出来,请大家齐读一、二段。

(二)引导学生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

师:千里马有种种不幸遭遇,到底谁应当为它负责呢?

(食马者)

师:为什么?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才,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师:面对这样的食马者,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

生: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学生带着不满嘲讽愤懑的语气读第三段)

师:谁能拯救千里马?

生:伯乐。

师:为什么?

生: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总结:

愚妄无知的食马者埋没了千里马,只有慧眼识马的伯乐才能拯救马。文章表面上是写马,可是读着读着,就感觉作者有点醉翁之意不在酒,似乎言在此而意在彼,那作者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呢?

析文悟“马”

研读课文,问题探究

1、“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zycxl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