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四编隋唐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pptx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版)教学课件第四编隋唐文学 第一章 隋及初唐文学.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隋及初唐文学

第一节

宫廷台阁与文学

一、皇帝好尚

统一南北之后,隋文帝对南方文化较为轻视。在文学上,文帝亦鄙薄南方的轻柔华美风格,因此,隋初文学多见质朴刚健之气。

薛道衡(540—609)《人日思归》:

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一、皇帝好尚

炀帝较其父更心仪南方文化。在他的周围就形成了一个以南方文士为主体的宫廷文学集团。炀帝常与他们诗酒唱和,品评文字。

这种文化方略,体现在文学创作上,便是稍能融合南北文学之长,刚健与清丽并重。

二、太宗朝宫廷文学

太宗朝宫廷文人由于大多亲历了隋末战乱到贞观年间国家太平的过程,故他们的创作虽不能完全摆脱陈隋宫廷文学的影响,但主观上他们能积极要求摒落梁陈宫体细密孱弱的一面和炀帝宫廷文学骄逸自得的一面;他们的部分创作表现出了一定的气势,但这种气势却是经由理性权衡而适度收敛的。这对唐代文学的发展无疑有相当的规定性,是值得肯定的。

三、上官体

上官仪,字游韶,陕州陕(今河南陕州)人,太宗时任弘文馆直学士,常常参与太宗宫廷文学唱和,高宗龙朔二年(662)为相。

理论上,上官仪总结提出了“诗有六对”“诗有八对”之说。这表明,上官体有意识地开始了诗歌格律形式方面的探讨。

四、王绩

王绩(585—644),字无功,祖籍太原,生于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隋末儒者王通之弟。

王绩的诗表现出了与当时占据文坛主要位置的宫廷诗歌不同的面貌。其诗追踪陶渊明,不事雕琢,语言朴素,以表现山水田园生活及其感受为主。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第二节 文化工程的实施

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群史的修撰

贞观十年,梁、陈、北周、北齐、隋史告成,合称《五代纪传》。贞观十七年,太宗诏撰《五代史志》,附《隋书》行世。贞观二十年,诏房玄龄等撰《晋书》,二十二年书成。高宗显庆元年,李延寿删诸史,撰成《南史》《北史》。

一方面肯定了文学移易风俗、化成天下的功能;一方面批判了南朝浮艳的文风,主张合南北之长,使文学达成“文质斌斌,尽善尽美”(《隋书•文学传序》)的境界。

二、《五经正义》

高宗永徽四年(653),正式颁布《五经正义》以为明经考试的依据。《五经正义》是中国学术史上经学统一时代的标志。

不过,唐初并未将儒教定为一尊,而是同时给予道教、佛教等其他宗教和思想极大的活动空间。因此,编定《五经正义》,主要目的在整合文化,而不是政治统治上的考虑。

《五经正义》以“疏不破注”为注释原则,摒弃南北朝经师的撰述,重新树立了汉晋注家经典解释的权威性。

三、类书的编纂

初唐是类书编纂的繁荣时期,主要有:《艺文类聚》一百卷、《群书治要》五十卷、《文思博要》一千二百卷、《文馆词林》一千卷、《累璧》六百三十卷、《瑶山玉彩》五百卷、《芳林要览》三百卷、《碧玉芳林》四百五十卷、《玉藻琼林》一百卷、《玄览》一百卷、《三教珠英》一千三百卷。

唐初类书的编纂与撰写群史一样,最初皆着重于政治借鉴,但它同样适应并影响了初唐文化和文学的发展。初唐宫廷文学题材的限定、辞藻的讲求以及诗歌格律形式的探讨,与此均有密切联系。

第三节 “初唐四杰”与

陈子昂、张若虚等的诗歌创新

一、初唐四杰开“高情壮风”之调

“四杰”作为一个群体代表了下层文士在唐代文坛的崛起。推动初唐诗歌题材从宫廷走向了市井和塞漠,给初唐诗歌带来了高情壮风的少年意气,扩大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四杰”的创作,提高了乐府歌行的审美品格,骆宾王的《帝京篇》、卢照邻的《长安古意》可为代表。

在诗歌格律方面,“四杰”也有积极探讨。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二、宋之问、沈佺期与五言律诗的定型

“四杰”稍后,宋之问和沈佺期对五言律诗的定型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言诗……至沈詹事、宋考功,始裁成六律,彰施五色,使言之而中伦,歌之而成声,缘情绮靡之功,至是乃备。(独孤及)

之问、沈佺期,又加靡丽,回忌声病,约句准篇,如锦绣成文。学者宗之,号为沈宋。(《新唐书》)

宋之问《度大庾岭》:

度岭方辞国,停轺一望家。魂随南翥鸟,泪尽北枝花。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但令归有日,不敢怨长沙。

沈佺期《夜宿七盘岭》:

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

三、陈子昂的《感遇诗》

陈子昂(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县)人。24岁举进士,授麟台正字。后升右拾遗,直言敢谏,曾因“逆党”反对武后而株连下狱。在26岁、36岁时两次从军边塞,对边防颇有些远见。38岁(圣历元年698)时,因父老解官回乡,不久父死。陈子昂居丧期间,权臣武三思指使射洪县令段简罗织罪名,加以迫害,冤死狱中

文档评论(0)

加油,奥利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无所谓。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