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思辨类作文10月精选-【高考作文分类练】备战2025届高考作文类型细化分类(全国通用).docx

二元思辨类作文10月精选-【高考作文分类练】备战2025届高考作文类型细化分类(全国通用).docx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2

2025届高考作文分类【二元思辨类】作文

各省市及名校模拟考试10月精选

(真题呈现+审题指导+立意参考+高分范文)

(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中2025届高三10月月考)“争鸣”与“共鸣”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唐开国之初,统治者非常看中谏诤的作用,贞观年间涌现出大量著名的谏官,如魏征、王珪、戴胄、马周、褚遂良、令狐德棻等,臣善进谏、主能纳谏,最终形成一种“争鸣”的政治风尚。其实早在战国时期的中国就形成儒、道、墨、法等各家学说、流派百家“争鸣”的现象。

现实生活中难免也会有“争鸣”,但人与人之间相处则更希望获得“共鸣”。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争鸣与共鸣”的思考,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首先呈现唐代政治上的“争鸣”与战国时期文化上的“争鸣”。“争鸣”竞相鸣叫,比喻在学术等方面,各种看法和观点展开争论,争鸣让思想得以解放,让智慧得以碰撞,能促进思想的交流,文化的繁荣。材料第二层谈到,“人与人之间相处则更希望获得‘共鸣’”。“共鸣”的意思是物体因共振而发声的现象,或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进而激发相同的认知能力和共同的世界观、人生观。“共鸣”体现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共情等。题目要求谈谈对“谈争鸣与共鸣”的思考,写作时当扣住两者的关系而展开,比如:争鸣是共鸣的前提,没有争鸣何来共鸣;共鸣是争鸣的目的,凝聚共识,争鸣才有意义。从观念的整齐划一走向意见的丰富多元,争鸣反映了我们时代的进步。人类认知难免有局限性,争鸣不是简单否定或故意站在对立面“标新立异”,而是提供另一种判断和思路。多些争鸣,就多了些参考系数和认知视角;争鸣越透彻,就会更接近规律和真理,和谐共鸣度则越高。

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用争鸣凝聚共鸣。接下来从为什么的角度展开论述,争则明,辩则进。争鸣是孕育新思想的助产婆,是推进创新的加速器,是激发思想火花的块块燧石,正是在争鸣和碰撞中,才能形成接近规律和真理的广泛共鸣。再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需要务实的作风。开展争鸣,允许和鼓励不同的声音出现,但也不能固执己见,标新立异,强词夺理。虚心好学、严谨治学、不随意作出结论判断或任性地颠覆他人的观点,这才是一个人在争鸣中应有的。二、在争鸣中协调各方利益,求大同、存小异,找到最大公约数。

【参考立意】

1.没有争鸣,何来共鸣?

2.百家争鸣,文化共鸣。

3.在争鸣中求得共鸣。

【高分范文】

没有争鸣,何来共鸣?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共鸣,当自己的创意或观点得到别人的认可,心里会无比舒畅,得意满满。但如果有人提出不同意见,可能就不那么容易接受了。其实,没有争鸣,何来共鸣!只有在争鸣的前提下,共鸣才有意义。

思想和观点只有在不断碰撞中,才能擦出耀眼的火花。所谓真理愈辩愈明,一个人的认知往往有限,而在争鸣当中,个体的局限性会不断的暴露,最终让我们看到事物的真实。就像盲人摸象,摸到身子的人说大象就像一堵墙,摸到尾巴的人说大象就像一根绳,摸到大腿的人说大象就像一根柱子,摸到耳朵的人说大象就像一把扇子。每个人都对,但每个人又不全对。在争鸣的过程中,大象的整体轮廓也就渐渐清晰。

没有争鸣的共鸣不是共鸣,是一言堂,是曲意逢迎,只能离真相越来越远。当我们或迫于形势,或慑于权势不敢说话,不敢说真话,这个世界将变得虚伪而可笑。假如摸到大象身子的那位盲人是一言九鼎的决策者,容不得任何其他声音,那么,所有人就都必须认为大象是一堵墙的样子。此时,看似全是共鸣,甚至有人还口称“高明”甚至“英明”,实际上荒唐无比。

明代杨继盛云:“遇事虚怀观一是,与人和气察群言。”毛泽东曾深赞此联,他说:“我从年轻时候就喜欢这两句,并照此去做。”早在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就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指导方针。其实这一方针也是我党长期革命政策的缩影,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明确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倾听群众的声音,永远和群众产生共鸣,是我们取得胜利和不断前进的法宝。

争鸣不是吵架,不是拆台,而是说出内心最真实的想法,群策群力得出最正确的结论。无数事实证明,文化的争鸣,能够带来思想的解放,文艺的繁荣,政治的争鸣,可以使政治清明,少走弯路。不允许争鸣,只会万马齐喑,只会随声附和,只会误入歧途。不怕人人都说话,就怕无人去说话。让人说话,天塌不下来,不让人说话,才会死气沉沉。

争鸣是共鸣的因,共鸣是争鸣的果。文化在争鸣中,取长补短;观点在碰撞中,去伪存真;政策在争鸣中,日臻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