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光通信技术基础 课程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光纤通信系统综合与光线路码设计
成 绩 学院
成 绩
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年 月 日
实验报告内容基本要求及参考格式
实验报告内容基本要求及参考格式
一、实验目的二、实验环境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预习四、设计文件
五、实验测试结果及分析计算
六、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七、心得体会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评语:
实验一:
光纤通信系统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半导体激光器LD的P-I特性;了解数字光发射机的消光比的定义及指标要求;
熟悉光功率计的使用方法,熟悉数字光纤通信系统工作过程;
熟悉数字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的概念;熟悉数字光接收机灵敏度概念;
熟练测试光源P-I特性曲线;
掌握数字光发射机的消光比的测试方法;
掌握数字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的测试方法;
掌握光接收机灵敏度的测试方法;
实施光纤通信系统中的数据传输;
熟悉数字光纤系统受损耗限制时的中继距离测算
二、实验环境: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平台、装有SRP软件的PC机、光纤通信板、光纤多用表(用于光功率计)、数字万用表、数字示波器、排线、电路跳线、(光)尾纤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预习:
LD光源的P-I特性:
转折点,相应的驱动电流称为门限电流(或称阈值电流),用I???表示。在门限电流以下,激光器工作于自发辐射,输出光功率通常小于200pW;在门限电流以上,激光器工作于受激辐射,输出激光,功率随电流迅速上升,基本上成折直线关系。
光发射机消光比:
??????=10??????11
消光比定义为:
??00
??00:光发射机输入全“0”时输出的平均光功率即无输入信号时的输出光功率。
??11:光发射机输入全“1”时输出的平均光功率。
消光比EXT可形象类比于光发射机眼图,EXT越大,眼图中眼睛睁的越开,光接收机灵敏度越高
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
光发送机的平均输出光功率被定义为当发送机送伪随机序列时,发送端输出的光功率值。
光接收机灵敏度Pmin:
在给定误码率或信噪比条件下,光接收机所能接收的最小平均光功率。
????????越小,接收机的灵敏度就越高。灵敏度????????的单位一般用??????表示:
????????
????=10????1????(??????)
光纤通信中继距离受损耗限制的计算:
??(????+????+????)+2????+????≤?????????
????为平均发射功率(??????),
????为接收灵敏度(??????),
????为连接器损耗,
????为系统余量,
????为光纤损耗系数(dB/km),
????为每km平均接头损耗,
????为每km光纤线路损耗余量,
L为中继距离(km)
AV2498A型光纤多用表之光功率测量:
波长选择为1310nm;
根据测试需求随时切换按“W/??????
键得到线性(W)、对数值(??????)
4、实验测试结果与分析计算:
LD光源的P-I特性:
P(??W)
U(mV)
I(mA)
光发射机消光比:
光发射机平均光功率:
光接收机灵敏度P??????:
数字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中继距离分析计算:
五、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六、心得体会:
实验二:
数字光纤通信线路编译码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熟悉指定序列NRZ码产生原理以及光纤线路CMI编译码原理。2.初步熟练Altera公司QUARTUSII仿真平台的使用。3.进一步熟悉数字电路设计技巧。
基本掌握如何进行FPGA的电路设计与仿真。
了解FPGA功能的物理验证
二、实验环境:
双踪示波器、QUARTUS-2、MODELSIM、FPGA
三、实验基本原理及预习:
设计指定序列NRZ码产生电路以及光纤线路CMI编译码电路。
NRZ:不归零码;CMI编码规则:0码:01;1码:00/11交替;
四、设计文件:
输入输出以及变、常量声明:
分频代码:
生成学号序列代码:
CMI编码:
CMI解码:
testbench代码:
五、试验测试结果及分析计算:
5.1软件仿真波形:
5.3软件硬件仿真结果分析:
六、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七、心得体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