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岁代商论坛2024年第3期
教育评论FORUMONCONTEMPORARYEDUCATION(总第321期)
人工智能时代劳动教育的应变与坚守
吴晓蓉李竹欣
【摘要]劳动在人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人工智能给人类劳动带来一系
列机会和挑战。厘清智能时代人类劳动的变与不变,是把握劳动教育变与不变的逻
辑基点,更是探讨当前劳动教育发展路向的逻辑前提。人工智能既改变了人类劳动
方式,也从引导劳动教育智能化生长、引领劳动教育专业化发展和促使劳动教育选
代升级等方面,赋能劳动教育。面对智能技术对人类劳动的挑战,需劳动教育重塑
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社会风气,关注智能素养的培育,并从课程、学生、教师三方
面变革传统教育范式。同时,由于智能技术本身的局限性,劳动教育仍需培育人不
可替代的劳动能力,明确技术为人服务的主体价值,并在劳动中逐步推动人的全面
发展。以此,既回应智能时代需求,又坚持教育自身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人工智能;劳动;劳动教育;智能技术
【作者简介]吴晓蓉,西南大学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西南大
学教育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教育与社会发展(重庆
400715);李竹欣,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基本理论(重庆
400715)
劳动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方式,是人劳动新形式、新样态和新挑战。但与此同时,主观
有目的地改造自然并创造财富的过程。可以说,正体验、社会情感、兴趣爱好、丰富的想象力、创造精
是劳动创造了人。人工智能(artificialintelligence,神与认知理解能力等又是当下人工智能的短板,
AI)给人类劳动带来了系列变化和挑战。一方面,也是机器暂时无法替代人的劳动类型特征。
人工智能推动生产力各要素的发展,提高了劳动劳动是劳动教育的基点,劳动教育是通过劳
生产率,为人类解放创造了条件;另一方面,其使动培养人的活动,在我国教育现代化战略布局中
得人与机器人“抢饭碗”,导致劳动力过剩和贬值,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伴随着机器人、智慧校园、
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社会就业问题。统计数据显AI教学、虚拟现实等一系列人工智能逐步进入学
示,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未来5年内全球将校校园,给中小学劳动教育注人了新的技术力量。
有约1,400万个工作岗位消失。消失的岗位集中2022年,新课标将信息科技设为义务教育阶段的
在制造业、零售、金融和服务业等领域,受影响的一门独立科目,人工智能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
职业包括银行柜员、工厂工人、客服代表、司机、售展中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同时,由于义务教育阶段
货员等。这意味着,人工智能正从劳动主体、劳动本身具有覆盖面广、受众群体多的特点,智能技术
工具、劳动方式、劳动内容等领域,日益赋予人类进人中小学劳动教育后,给学生带来的影响将更
一66一
广泛、更普遍、更全面。鉴于此,审视智能时代人类而来的新型劳动方式和智能劳动标准,导致传统
劳动的变与不变,关注智能技术给中小学劳动教育劳动形式被大幅取代。“数字化劳动越来越‘不像”
带来的影响,把握劳动教育变与不变的逻辑基点,传统的物质性劳动,数字劳动的去物质化去体能
是探讨当前劳动教育发展路向的逻辑前提。化使其呈现出“脱实向虚的新特征,越来越不具
有劳动的‘实在感或‘具身
- 乡村振兴、双碳、储能、绿色金融 + 关注
-
实名认证服务提供商
新能源知识科普(本账号发布文档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仅用于技术分享交流,相关版权为原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相关权利,请提出指正,我们将立即删除相关资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