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挽歌蒿里行.pptVIP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

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

嗣还自相戕。①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

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

念之断人肠。背景东汉末年,董卓专权,关东(函谷关以东)各州郡将领於初平元年(公元一九○年)春,联合起兵讨伐董卓,推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但诸将领各有打算,观望不前,想保存自己的实力,甚至互相残杀,以次扩充自己的实力。本诗即以这一历史事实为题材。作者曹操对联军的自相残杀,以及使生产遭受破坏,百姓遭受战祸的悲惨景象,作了真实而形象化的描写,并对民间疾苦表示了同情。解题“蒿里”之曲,原是齐国东部的民谣,它是当地的士大夫、庶民死后出殡时唱的挽歌。唱时一人领唱,数千人和唱,场面相当的壮观。曹操戎马一生,写了许多诗,全是乐府诗,现存二十多首,都具有民间歌谣的特点。这一首《蒿里行》,就是他运用乐府诗的形式,反映汉末社会动乱现实的诗篇。这是一首具有较突出的人民性和现实主义的好诗。他之所以好,是因为它不仅对因战乱而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苦难人民,表示了很大的悲愤和同情,而且对造成人民疾苦的首恶群凶,给予无情的揭露和鞭笞。锺惺在《古诗归》中赞扬这首诗说它是:“汉末实录”、是“史诗”。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叙述当年关东诸群将领联兵讨卓的一段史实。「义士」指讨伐董卓的诸州郡首领。「群凶」指董卓等。董卓原系西北凉州的下层豪强,为人「狼戾贼忍,暴虐不仁」,是有史以来未曾有过的惨毒之人,汉灵帝刘弘死,董卓遂乘「帝室大乱」,外戚、宦官互相谋杀之机,进兵京师,从此专断朝廷,无所不用其极。

其所作所为,引起朝野人士,特别是关东诸郡军事豪强的强烈不满,於是同时起兵,各拥兵数万,推袁绍为盟主,以勤王的名义共同讨卓。先此,董卓曾表曹操为「骁骑校尉,欲与计事」曹操不肯与之沆瀣一气,率先在已吾(河南省宁陵县)起兵讨卓。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盟津,即孟津(今河南省孟县南),曹操写了两个历史典故,商朝末年,商纣王无道,周武王伐纣,会八百诸侯于盟津,;另一个故事是说,刘邦、项攻打秦时曾约定,谁先打下咸阳,谁为王。虽然你人在外,而你的心却无时无刻不在王室。以後因称关心国事、忠於朝廷为「乃心王室」。「咸阳」指长安,代称王室。故此两句是说,最初的希望是:讨卓联军能够像昔日周王伐纣时,与各路诸侯会盟孟津那样同心协力,共讨董卓,复兴汉室。此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的雄韬大略和参加讨卓联军的心志。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此写关东诸郡将领联合起兵之初的情景。作者的初衷,是希望各路将领同心协力,扶助汉室,铲除「群凶」。然而事与愿违,诸郡将领各怀异心。有的畏「卓兵强」;有的想保存自己的实力,以致观望不前。诗人一反联军将领迟疑不进的消极态度,独自引兵而西,将据成皋。可惜出战不利,士卒死伤甚多,诗人自己也为流矢所中。而联军兵十馀万,却天天「置酒高会,不图进取」。诗人因而感慨万千。

「踌躇」从情状方面写出各路将领犹豫不定、畏缩不前的样子。「雁行」,指雁飞有序,或成「一」字形,或成「人」字形,不能互相超越。从行动方面侧写联军各路兵马互相观望,谁也不肯率先出战。「雁行」二字贴切而生动?。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写原讨卓联军各路将领之间的互相残杀和兼并。从历史角度来看,以袁绍为盟主的讨卓诸将,其实也多是雄据一方、残害百姓的军事豪强。他们所以出义兵勤王的旗号反对董卓,实际上是为了借以巩固和加强他们各自的割据实力。诗人清醒地意识到讨卓联军「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的内在原因。故此两句是全诗的关键,具有承上启下、警醒全篇的作用。它说明了讨卓联军为什麼不能同心协力地把讨卓战争进行到底,也深刻地揭示出他们为什麼会「嗣还自相戕」,以致造成下文所描写的那种社会惨象。淮南弟称号,刻玺於北方。

「淮南弟称号」两句,通过两个典型事例,说明联军将领早就各怀异心。上句指袁绍的从弟袁术在寿春(今安徽省寿县)僭(jiàn)称皇帝事。下句指初平二年(公元一九一年)袁绍谋废汉献帝,立幽州牧刘虞为天子,并「刻作金玺」事。这裏「淮南」、「北方」并举,是因袁术割据淮南(今安徽省六安、巢湖一带,汉初为淮南国属地),袁绍屯兵淮河以北的河内(今河南省武涉县西南)。诗人特以袁氏兄弟所作所为为例,一方面说明诗人对他们僭越行为的不满,另一方面还因为他们是当时淮河南北两个最大的军事豪强

文档评论(0)

clevercatt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