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9个高级哲理话题与有关人的“认识”的八个维度.docx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9个高级哲理话题与有关人的“认识”的八个维度.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级哲理话题九个

01幸存者偏差

幸存者偏差(Survivorshipbias)是一种常见的逻辑谬误,意思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

出处:西塞罗的一次演讲:有人把一幅画给一位无神论者看,画上画着一群正在祈祷拜神的人,并告诉他,这些人在随后的沉船事故中都活了下来。无神论者淡淡一问:我想看看那些祈祷完被淹死的人的画像在哪儿?

还有个著名的案例。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沃德教授(AbrahamWald)应军方要求,利用其在统计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提供关于《飞机应该如何加强防护,才能降低被炮火击落的几率》的相关建议。沃德教授针对联军的轰炸机遭受攻击后返回营地的轰炸机数据,进行研究后发现:机翼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机尾则是最少被击中的位置。沃德教授的结论是“我们应该强化机尾的防护”,而军方指挥官认为“应该加强机翼的防护,因为这是最容易被击中的位置”。

适用话题

真相往往难以从表象获得,意识到沉默证据的存在;个体与整体的关系,能否被代表逆向思维。

【2018年全国Ⅱ卷作文题】“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高考试题分析》权威解读:

最佳立意角度:“幸存者偏差”,当你获得信息的渠道仅来自幸存者时(死者并不会说话),那么这些信息可能会与实际信息存在一定的偏差。当年能到这个立意的,无疑是高手中的高手。全面、综合地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主要矛盾,抓关键少数矛盾;遵循认识事物的规律理性分析;跳出思维惯性,以逆向思维挖掘隐藏在表面背后的事实。

02耻感文化

耻感文化,就是注意廉耻的一种文化心态。在这种文化中,人们往往十分在乎他人的评论与看法,故其行为将被诸多的外在社会因素和标准规范所制约、支配,即自己的行为被他人左右。在这种社会环境下生长的人,在行为与观念上往往大同小异,更多时候会选择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

儒家强调:“耻”意识是道德的基础,“羞恶之心,义之端也”(《孟子·公孙丑》),清末的龚自珍将个人的知耻与国家的兴亡联系起来,提出了著名的“廉耻论”。他指出:“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明良论二》)耻辱心指导和制约人的行为、引导社会风气。但是,古代中国的“耻感文化”强调外在的约束力,即主要表现为他人对主体行为的反应和评价,具有“耻感文化”特征的人多由别人左右着自己的行动,孟子所说的君子三大乐事,其一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尽心》),这是耻感文化的典型表现。这里所谓的“天”和“地”显然都是虚幻的,真正使人感到愧怍的是主体之外的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反应和评价。从另一个层面讲,在耻感文化下培育出的像极了工业生产中从流线下来的人一件件大同小异的产品,缺乏个性主张,更多的心态是一种随大流、少数服从多数。

适用话题

道德价值观念对个体既是约束,也是束缚/中国传统文化对集体意志的强调和新时代对个性的要求之间的矛盾,个人意识与他人评价

03剧场效应

1、社会学概念

内涵:生活被戏剧化,本身成为一座大剧场,人既观剧,亦被动演剧,在不自觉的状态中被彻底异化,抛出自我,而生活于别处。

“剧场社会”是一个仪式化的表演胜过实际言行的社会。

出处:卢梭;吉尔茨《尼加拉:十九世纪巴厘剧场国家》

经济学概念

内涵:剧院着火后,每个人按照个人利益最大化跑出,造成拥堵,很多人会出不去。

另一种解释是,在剧场里有一个人因为想看得更清楚,突然站起来看剧。但他人因利益受损,被迫跟着站起来看剧,导致第一个站起来的人既得利益受损,同时大家站着都很累。

适用话题

自我认知,自我被减化和美化的原因,追求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平衡

04洞穴之喻

出处:柏拉图《理想国·国家篇》洞穴之喻的内容:设想在一个地穴中有一批囚徒;他们自小呆在那里,被锁链束缚,不能转头,只能看面前洞壁上的影子。在他们后上方有一堆火,有一条横贯洞穴的小道;沿小道筑有一堵矮墙,如同木偶戏的屏风。人们扛着各种器具走过墙后的小道,而火光则把透出墙的器具投影到囚徒面前的洞壁上。囚徒自然地认为影子是唯一真实的事物。如果他们中的一个碰巧获释,转过头来看到了火光与物体,他最初会感到困惑;他的眼睛会感到痛苦;他甚至会认为影子比它们的原物更真实。

如果有人进一步拉他走出洞穴,到阳光下的世界,他会更加眩目,甚至会发火;起初他只能看事物在水中的倒影,然后才能看阳光中的事物,最后甚至能看太阳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0****975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十年深耕,专业只为中高考语文阅读与写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