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4∕T 26-2020 特色康养村建设管理服务规范.docx

DB5104∕T 26-2020 特色康养村建设管理服务规范.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DB5104

四川省(攀枝花市)地方标准

DB5104/T26—2020

特色康养村建设管理服务规范

2020-09-10发布2020-10-09实施

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5104/T26—2020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设计原则 1

5基本要求 2

6建设要求 2

7服务要求 4

8管理要求 5

9验收要求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特色康养村验收评价表 7

附录B(资料性附录)康养村特色目录 13

II

DB5104/T26—2020

前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

本文件由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提出。

本文件由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主要起草单位:中国标准化研究院、攀枝花市农业农村局、攀枝花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攀枝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刘娜、程永红、李英勇、张雨辰、靳宗振、王娜娜、王膺尧、斯慈伟、伍跃平、刘正兰、果晓姝、崔萍、张远琴。

本文件首次制定发布。

1

DB5104/T26—2020

特色康养村建设管理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特色康养村需要具备的基本条件,以及建设、服务、管理和验收评价的规范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攀枝花市行政辖区内以阳光康养为特色的康养村建设和对特色康养村的验收评价工作。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3095—2012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763—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

GB/T10001.1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1部分:通用符号

GB/T10001.2标志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2部分:旅游休闲符号LB/T034景区最大承载量核定导则

DB510400/T162—2018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基础术语

DB5104/T1—2017攀枝花市康养产业图形符号设置及维护指南

3术语和定义

DB510400/T16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阳光康养

借助地理优势,合理规划设计,让游客充分享受阳光和日照,并提供养身、养心、养智的康养体验。

3.2

康养村

借助本地康养资源,具备相适合的设施设备和环境条件,向游客提供康养服务的乡村。

4设计原则

4.1应在建筑外观、商品陈列、服务提供等多方面突出阳光康养主题,体现地方特色。

2

DB5104/T26—2020

4.2应在服务过程中彰显健康休闲、养身养心养智、延年益寿等中华养生文化。

4.3应倡导科学健康的养生理念和生活方式,提供科学的健康养生服务。

4.4应根据旅游者性别、年龄、地域和文化背景等的不同提供有针对性的康养服务。

4.5在建筑、建材、装饰等方面应使用环保、绿色、无污染的材料,注重节能减排。

5基本要求

5.1发掘历史文化名村名镇、古村落、古建筑、古树、古文物等乡村物质文化,应进行整修和保护。

5.2应加强对山地、丘陵、岩洞、水体、土壤以及动植物等自然资源的保护。

5.3应合理开发和利用各项资源,建立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保护体系。

5.4近三年平均日照应不低于4.2kwh/㎡/day。

5.5空气质量应达到GB3095—2012的一级标准,噪声应达到GB3096—2008的一类标准,地面水环境

质量应达到GB3838的规定。

5.6应建立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实行户收集、村(景区、

景点)集中、乡转运、县处理。

5.7村内应有垃圾回收处理设施和措施。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应超过90%。

5.8根据本村景点的分布,应采用集中处理、分散处理、集中与分散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建设污水处

理系统,旅游污水处理覆盖率应达到90%以上。

6建设要求

6.1基础设施

6.1.1从事康养接待的农户自来水入户普及率达到100%,供水设施运行良好,饮用水水质安全,水量

满足需求;排水管渠通畅,雨水、雪水应能及时排放。

6.

文档评论(0)

馒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3004103100003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