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生物制剂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感染EB病毒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pdfVIP

采用生物制剂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感染EB病毒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采用生物制剂治疗的炎症性肠病患者合并感染EB病

毒的临床特征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

【摘要】探讨接受不同生物制剂治疗的炎症性肠病(IBD)患者体内EB病毒激

活程度差异,以及受该病毒影响下与复发相关的重要细胞因子水平,并评估其作

为危险因子识别疾病复发的诊断效能。基于患者住院病史资料的病例对照回顾性

研究,选取2021—2023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住院确诊IBD患者共10

5例,依据全血EB病毒DNA定量拷贝水平确定患者体内EB病毒感染状态,综合

细胞因子8项(IL-2、IL-4、IL-6、IL-10、IL-12p70、IL-17、TNF-α、

IFN-γ)、C-反应蛋白、粪便钙卫蛋白等实验室检测信息,寻找与治疗复发相

关的风险变量,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该变量与治疗复发之间相对风险,ROC

曲线预测细胞因子单因素界值以及联合EB病毒激活双因素对治疗复发的诊断效

能。结果显示,研究患者年龄中位数37(26,54)岁,最小18岁,最大70岁,

其中克罗恩病(CD)患者中位数年龄34(24,51)岁,溃疡性结直肠炎(UC)

患者中位数年龄46(35,60)岁,两组年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5,

P0.009)。UC组中以维得利珠单抗(VDZ)治疗的患者中位数年龄50岁,高于

除VDZ治疗以外的其他治疗组。使用硫唑嘌呤(AZA)免疫抑制剂联合抗肿瘤坏

死因子-α(anti-TNF-α)治疗组和VDZ组治疗的EB病毒激活活化率最高(均

为62.5%),乌司奴单抗(UST)治疗组的EB病毒激活活化率最低(0%)。EB

病毒进入激活状态后,AZA+anti-TNF-α与anti-TNF-α组IL-2水平升高。

AZA+anti-TNF-α、anti-TNF-α与VDZ三个治疗组在EB病毒进入激活后三

组的IL-6表达水平升高。在anti-TNF-α治疗相关组中IL-2(OR1.127,9

5%CI:1.044~1.256,P0.007)与IBD治疗复发相关。ROC分析显示,IL-2联

合EB病毒处于激活状态的AUC为0.828(P0.006),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

分别为90%、75%。在anti-TNF-α治疗相关组以及VDZ治疗组中IL-6(OR1.

049,95%CI:1.017~1.095,P0.008)与IBD治疗复发相关。ROC分析显示IL

-6临界值为6.10pg/ml时,对于治疗后复发的诊断灵敏度及特异性分别为83.

33%、82.93%。IL-6联合EB病毒处于激活状态的AUC为0.900(P0.0001),

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分别为84.09%、73.33%。综上,不同药物作用下促炎

和抗炎细胞因子的不平衡状态表现不一,其中EB病毒处于激活状态下,IL‑2、

IL‑6表达水平升高是使用anti‑TNF‑α相关药物和VDZ药物治疗IBD患者疾

病复发的危险因素。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生物制剂;细胞因子;EB病毒感染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boweldisease,IBD)是一类以肠道炎症为主

要病理特征的胃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疾病,包括克罗恩病(Crohn′sdisease,

CD)、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以及兼有两者特点的未定型

结肠炎(indeterminatecolitis,IC)。传统分类中以前两大类为IBD主要组

成。IBD发病基础和持续性发病的诱因是肠道稳态的破坏。免疫细胞产生的肿瘤

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

rleukin,IL)-1β、IL-6、IL-12、IL-23和IL-17等促炎症细胞因子使

得在细胞因子之间保持平衡的肠黏膜免疫系统向促炎状态转变。细胞因子持续激

活免疫细胞,诱导肠上皮细胞死亡,肠黏膜屏障受损后持续激活炎症反应进一步

抑制炎症的消退[1]。该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或便血等常见症状,易导

致患者营养不良、抵抗力下降,因此该类患者是机会性感染的高风险人群。

除去本身疾病因素,继发性机会感染一直是IBD治疗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之

一。无论是作为IBD一线治疗药物的氨基水杨酸制剂:5-氨基水杨酸(5-ami

nosalicyl

文档评论(0)

飞飞飞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