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学校“善的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善的教育”课程体系以贯彻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一系列文件精神为指导思想,以“善的教育”核心内涵和“一轴、两翼、一个亮点、一条主线”办学思路为实施路径,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协调发展为依托,以开发、配置、实施、督导和评价为主要手段,促进课程资源与育人合力的科学建构与协调发展,促进校风(知善、乐善、向善)、教风(善教、善导、善研)和学风(善学、善思、善行)的落地运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在学校层面的有效落实。
二、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实施,以及以“善的教育”为主题内涵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的办学理念,构建“学科课程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家长学校教育”等相互作用、多元互动的课程体系,做好九年一贯制课程内容和体系的有效衔接,实现成人与成才同行、立德与树人并重的育人目标,培育善德善才的xx好少年。
(二)具体目标
学生目标:以“善学、善思、善行”为向导,培养理想远大、品德优良、全面发展、身心和谐、基础扎实、敢于创新的xx好少年。
教师目标:以“善教、善导、善研”为引领,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学养丰厚、身心健康、勇于进取、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育人团队。
学校目标:推动三级课程的构建与实施,形成契合学校发展、适合师生成长、促进学校发展的“善教育”课程体系。
三、基本原则
(一)人本性原则
以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为根本出发点,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唤醒人、激励人、发展人和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目标。
(二)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落实“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校本课程体系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人又成才。
(三)科学性原则
深入系统地学习课程改革理论,吸纳借鉴先进学校经验与做法,结合本校教育教学实际,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来开发与实施学校“善教育”课程体系。
(四)生成性原则
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必须本着“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精神,分阶段确定课程建设目标,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逐步建构符合学校实际的课程体系。
(五)多样性原则
尊重九年一贯制的级段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学生的需要和开发潜能为出发点,建立多层次、多元化、促发展、有质量的课程体系,满足不同潜质学生的发展需要。
(六)实效性原则
解决xx学校发展中的师资水平、招生来源、质量提升等现实问题,“立德树人,全面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幸福奠基”。
四、“善的教育”课程体系内容与结构
(一)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
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促进国家(地方)课程的最优化实施,国家(地方)课程最优化实施的唯一途径是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而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必须坚持课堂教学改革。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的依据是学校的学情、教情和校情。xx学校学生来源以城乡结合部和附近农村学生、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为主,教师来源以农村教师和青年教师为主,学校招生质量与市区老牌学校甚至不少乡镇学校相比处于明显的劣势。建校三年来,学校从以上学情、教情、校情出发,在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工作,特色建设和内涵发展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建校三年毕竟是艰辛的创业阶段,还有不少事情要做,还有更大目标需要达成。基于此,学校十分重视国家(地方)课程校本化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把孔子教育思想与新课改理念相融合,创建了“学·习课堂”课堂教学改革框架。
1.理念和原则
理念:每一个孩子都是好的,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好每一个孩子,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原则: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开展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发展认知能力为重点,以优化课堂结构为突破口,以促成学生自主学习为目的。
2.内涵概述
“学”,可分做学而知之和生而知之两种。前一种通过书本、他人等媒介获取知识,后一种是通过自己思悟而生成知识。生而知之,是最有意义的“学”。“习”,“习”的本义是重复,践行、应用等都是“习”的内涵,其表现形式有温故、回忆、应用、讲说等。“学·习课堂”追求的是在温习、归纳、讲说、总结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自己生成新的知识,并在“学、悟、用”的基础上掌握应用并形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课堂”的内涵是学而时习、日知月累,达到知识学生生成、内容课堂掌握、课堂面向全体、学生快乐幸福的目标。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课堂”实践研究,主要解决“学”什么,“习”什么,如何“学”,如何“习”以及“学”和“习”如何辩证存在于课堂的问题。就是进一步彰显“学”和“习”两个要素,在“学”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