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20110239_图文.pdfVIP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3短诗五首教案新人教版2020110239_图文.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3短诗五首

1.结合诗歌写作背景,理解诗歌的主旨与情感。

2.分析诗歌的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画面感。

3.对比阅读这几首诗,理解早期白话新诗的共同特点。

第1课时《月夜》《萧红墓畔口占》

一、导入新课

自1917年2月《新青年》刊登胡适的八首白话诗之后,白话诗迅速引起轰动,优秀的

白话诗作不断涌出,当时任教于北大的沈尹默的这首《月夜》便是其中之一。一定程度上讲,

正是因这首诗的存在,中国首次面世的这一小批现代诗歌作品才可以说是真正地显示出现代

性。那么,这首诗究竟写了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二、教学新课

目标导学一:《月夜》

1.认识作者,把握写作背景。

沈尹默(1883-1971),原名君默,杰出的学者、诗人、书法家。五四运动时期,沈尹默

作为北大名教授,和鲁迅、陈独秀等人轮流主编《新青年》杂志。1917年,正是近代中国

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最混乱的年代,却也是思想和文化最迸发的时代,也就是在这样的环

境下,新诗诞生了。新诗之“新”首先在于其精神和灵魂的新,即思想的现代性,追求“科

学”与“民主”,人的个体的觉醒,思想解放、个性独立遂成为这一时代的普遍追求。概而

言之,国人有了主体意识。我国传统诗歌中,是没有“我(指独立存在的意识)”的(除了屈

原),只有在新诗中,“我”才大量地出现,例如这首《月夜》。因此《月夜》不仅是新诗诞

生的一个标志,也是真正的新文学诞生的标志。

2.朗读诗歌,理解象征意象与主旨。

(1)这首小诗描绘了一幅月夜图景,请用你自己的语言将这幅月夜图描绘出来。

明确: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霜风寒月的冬夜中,顶天立地的高树与独立

不倚的“我”并排站立着,充满了美的意蕴。

【教学提示】

抓住诗中景物特点来写。

(2)这是一首很隐晦的诗,看似是纪实,简单地描写记录当时的某种场景,但这何尝又

不是对当时现状的描写?请你结合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说说对这首诗的象征意象和主旨的理

解。

明确:象征意象:这首诗反映了五四运动之前的一个社会侧面——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

的某种社会相。“树”象征着古老的观念,传统、稳健、根基深厚、固执而迂腐。“并排立

着”是思想的并立。“没有靠着”是挣脱、是倔强、也是追求独立。“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

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象征着诗人独立不倚的坚强性格和奋斗精神。

主旨:在严寒下不妥协,在孤独中不退缩,这首诗表现了“五四”时期觉醒的一代知识

分子追求独立自由、崇尚光明的意识和探索真理的精神与人格。

目标导学二:《萧红墓畔口占》

1.简要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戴望舒(1905—1950),现代著名诗人。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的记忆》,其

1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文档从互联网中收集,已重新修正排版,word格式支持编辑,如有帮助欢迎下载支持。

中《雨巷》传诵一时,因而有“雨巷诗人”之誉。1941年底被日寇逮捕入狱。在狱中写下

《狱中题壁》《我用残损的手掌》《等待》等著名诗篇。

萧红(1911-1942),原名张廼莹,身世坎坷而创作成就很大的现代女性作家。萧红老家

在黑龙江省呼兰区,她很早就从东北逃亡进关,辗转呼号,1932年开始文学创作,用自己

的笔投入了抗日的洪流,1935年发表成名作《生死场》,晚期的主要作品有《呼兰河传》。

戴望舒与萧红友情深厚。1940年1月,二人在香港首次晤面,却是一见如故。在太平

洋战争爆发之际,萧红生病却得不到正常的治疗,死在极度混乱中的香港,年仅31岁。这

对于当时同样在香港坚持抗日的友人戴望舒来说,自然是一个极大的刺激。这首诗是戴望舒

在被日本人抓走放出来后拜谒萧红墓时所作,“口占”,说明这是随口吟成。

2.朗读诗歌,体会诗中的情感表达。

(1)走六小时寂寞的长途。

.......

明确:“六小时”说明时间之长,“长途”说明距离之远,强调“六小时”和“长途”,

是写实,更隐指诗人对已故者友谊的深厚和诚挚。“寂寞”既是诗人当时的实际感受,又是

诗人长期以来心境的真实写照,是诗篇最主要的感情基调。

(2)到你头边

文档评论(0)

156****9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