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天津卷历史试题官方分析.docx

2024年天津卷历史试题官方分析.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年天津卷历史试题官方分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单项选择题:1—13题,每题3分,共39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周人认为,商之所以灭亡是因为“敛怨以为德”,为上天所弃;为此,周奉行“惟德是依”“敬天保民”。这主要体现了周人()

A.能够借鉴历史经验??

B.推崇神权至上思想

C.沿袭前朝价值观念??

D.坚持礼法并重传统

【试题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以商周易代为背景创设情境,考查考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知识获取和思维认知等关键能力。试题测量目标指向学业质量水平中史料实证的3级要求和历史解释的3级要求。

【试题分析】本题素材选取自《诗经·大雅·荡》等史料,试题情境呈现了周朝建立之初,统治者鉴于商朝晚期尖锐的社会矛盾,通过总结反思,感悟到商朝统治者不恤民力,反而将民怨四起视作有德,致使军队倒戈,最终导致了灭亡。周人从商朝的灭亡中汲取了教训,提出了“惟德是依”“敬天保民”,充分体现了周初统治者的“殷鉴”意识,即反思历史、重新认识天命的思想,因此A项正确。神权至上思想盛行于夏商时期,周朝在宗法制的基础上以礼治国,神权思想有所弱化,B项错误。商朝统治者推崇神权至上,同时“敛怨以为德”,周朝则推崇礼制,提倡“敬天保民”,两个朝代的价值观念有一定变化,与C项中“沿袭”的含义不符,并且本题的情境主题也不是在强调两个朝代价值观念的沿袭。礼法并重、隆礼重法是战国时期荀子的主要思想,强调礼和法在治理国家的重要性,“坚持传统”意指该主张周初即已出现,时序错乱,故D项错误。

2.唐中宗下令修改《氏族志》,至唐玄宗初年撰成《姓氏录》;书中对相关家族按照道德、功勋、血缘、籍贯,“等而次之”,对有官爵的“夷番酋长”也授予相应等级。此举()

A.维护了门阀制度B.破除了门第界限C.改革了选官制度D.削弱了士族集团

【试题答案】D【命题意图】本题以唐代《姓系录》的编撰为背景设置情境,侧重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以及知识获取和思维认知等关键能力。试题立足对历史现象的深层次分析,将唐代士族的等次排序置于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中,体现考生对历史上士族地位变化的理解。试题测量目标指向学业质量水平时空观念的3级和历史解释的3级要求。

【试题分析】本题情境中出现的《氏族志》是唐代记载宗族谱系的著作,贞观六年(632年)唐太宗令高士廉、岑文本等负责修撰,打破了以往纯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传统。高宗显庆四年(659年),武后当政,再次重修姓氏书,在抬高武氏地位的同时,又增补了部分寒门地主姓氏。唐中宗复唐国号后,左散骑常侍柳冲认为自贞观后“门胄更替不常”,奏请中宗下诏改修,至玄宗时修成。结合以上历史背景,通过题干情境所述的具体内容可知,《氏族志》或《姓系录》与厘定社会等级有关;由皇帝下令修改编定,又表明其强烈的官方色彩。根据情境信息所述,《姓系录》按照德行、功勋、声望、籍贯将相关家族重新排定等级,即所谓的“等而次之”,对有官爵的“夷蕃酋长”也给予相应等级,这些重要信息以递进的方式呈现,集中表明了《姓系录》不同以往的特点。把“德行”置于首位,并同时给予“夷蕃酋长”一定的社会地位,这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中正官把持家族品评标准,且以门第、声望排序的九品中正制已有显著不同,某种程度上扩大了唐王朝的统治基础,也削弱了原来世代把持官位、享有特权的士族阶层。从情境整体上看,D项正确。士族门阀在东晋发展到极盛,时有“王与马共天下”之称,代表着皇帝对门阀的依赖和维护;到了唐代,门阀势力已经逐渐没落,再结合所学的隋唐科举制形成和发展这一历史背景,可知A项错误。至唐代,士族力量有所削弱,但门第观念和已存在的实际界限仍未破除,故B项错误。

3.在编撰《资治通鉴》过程中,面对多政权并存时期如何确定编年标准的问题,司马光认为,政权无论华夷大小强弱,须同等对待,不能独尊一国为正统,“而其余皆为僭伪”,从中可以看出司马光()

A.坚持务实治史的追求B.推进华夏认同的志向C.强调民族对立的意图D.独尊中原王朝的立场

【试题答案】A【命题意图】本题以编年体史书《资治通鉴》为背景设置情境,考查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对历史事物进行理性分析和客观评判的态度、能力与方法,引导学生客观、全面认识历史问题,解释历史事物表象背后的深层因果关系,着重考查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核心素养。试题测量目标指向学业质量水平4级要求。【试题分析】题干关键信息包括“多政权并存”“编年标准”“政权无论华夷大小强弱”“须同等对待”等。从题干中可以看出,司马光在编撰《资治通鉴》过程中,在记载历史上多政权并存期间的史事时,必须寻求相对统一的纪年轴线。对此,他总结出“政权无论华夷大小强弱,须同等对待,不能独尊一国为正统”的结论。由此可见,他是以清晰的大纲为基础,采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