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智能座舱与可扩展设备互联能力测评方法》编制说明.pdf

《汽车智能座舱与可扩展设备互联能力测评方法》编制说明.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汽车智能座舱与可扩展设备互联能力的测评方法》编

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1.1任务来源

《汽车智能座舱与可扩展设备互联能力的测评方法》团体标准是由中国汽车工

程学会批准立项。文件号中汽学标【2024】147号,任务号为2024-013。本标准由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盟提出,重庆大学和北斗智联科技有限

公司发起,襄阳达安汽车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中

瓴智行(成都)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零束科技有限公

司、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西部科学城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重庆)有限公司、

招商局检测车辆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有限公

司、重庆赛力斯新能源汽车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交互科技有限公司单位起草。

1.2编制背景与目标

汽车智能座舱技术迅猛发展,新技术的快速融入促使智能座舱不可逆转地出现

越来越多样化的产品形态,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正在快速迭代,这极大地丰富了智

能座舱的功能应用。然而现有智能座舱与可扩展设备的互联能力与用户需求发展方

向不匹配,亟需优化提升。同时现行相关标准相对传统,导致目前行业和企业缺乏

汽车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测评指标和方法的共识,进而缺乏在研发过程中对现有汽

车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进行有效测试与评价。因此,目前亟需制定汽车智能座舱可

扩展设备测试评价标准。

本标准提出了汽车智能座舱与可扩展设备互联能力的测试评价标准。以技术引

领和应用规范为目标,对汽车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进行测试评价,构建基于人机交

互和网联生态的汽车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评价框架,提出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测试

评价四级指标体系及对应测试案例,明确各指标的测试评价方法,建立测评指标权

重赋值计算方法。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测试评价将对整车企业和供应商在现有座舱

产品研发中进行测评提供重要支撑。

1.3主要工作过程

1.3.1预研阶段

1

本标准于2023年8月-2023年11月开始前期研究及调研工作,重庆大学等主

要参与单位围绕汽车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互联技术与应用场景进行研究,该研究包

括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互联技术与应用场景概述、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定义及分

类、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功能与应用场景映射、智能座舱可扩展设备互联技术研究

与面向用户和产品的可扩展设备综合评价。经过对汽车行业整车企业、行业头部零

部件供应商及专家用户消费者进行调研后,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发布行业报告《智

能座舱可扩展设备互联技术与应用场景研究》。

1.3.2立项阶段

2023年12月-2024年4月开展标准前期调研与北斗智联、招商车研、国汽创

新、中国汽研、西部智联等主要企业开展座谈交流,依据专家建议完成标准草案的

起草工作,确定标准面向产品及面向用户两个维度。

2024年4月16日在锦州召开了《汽车智能座舱与可扩展设备互联能力的测评

方法》的立项审查,会议上由重庆大学对本标准的任务来源、技术内容、编制说明

等进行了介绍。评审专家对标准的必要性和前瞻性进行充分研讨后,同意了标准的

立项申请。

1.3.3起草阶段

2024年5月-2024年10月进行了标准的修改及研讨工作。

2024年6月15日在合肥召开了标准研究启动会,会议上由重庆大学对本标准

的立项背景、技术内容、推广应用计划进行了详细介绍,对前期用户及专家调研结

果进行了分享,并宣布成立标准起草组。会议上清华大学、同济大学、中国汽研、

一汽大众、科大讯飞、中翎智行等参与单位对草案进行了充分讨论,肯定了标准的

必要性及重要性,同时提出了多条修改意见,大部分意见被予以采纳和接受。

2024年9月26日于线上召开了标准研讨会,会议上由重庆大学对标准的研制

进展做了详细介绍,并与来自北斗智联、中翎智行、中国汽研、襄阳达安等单位

10余名专家进行研讨交流,参编企业专家对于草案内容逐一提出建议,执笔团队

对大部分建议进行采纳,并形成征求意见稿和编制说明。

1.3.4征求意见阶段

1.3.5审查阶段

1.3.6报批阶段

1.4主要起草人及所承担工作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