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课时).pdfVIP

七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第三单元12《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1课时).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语〉十二章》教学设计(第一课时)

执教人:王唐平

教学目标

1.利用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2.熟读成诵,积累名句。

3.理解本课的思想内容,从中得到学习及修身方面的启示

教学重点

利用注释读准字音、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从课文中获取启示和教益

教学过程:

一、读通

1.对照注释,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及句中停顿。

2.指名读,每人一章,边读边正读音、辨句中停顿。

3.齐读。

二、读懂

1.讨论:十二章中,有九章以“子曰”开头,一章以“子在川上曰”开头,

另有两章分别以“曾子曰”“子夏曰”开头。这里的“子”指的是谁?(孔子)

曾子、子夏是谁?注释中有没有告诉我们?(曾子和子夏都是孔子的学生)《论

语》中除了孔子语录,还有什么人的语录?(孔子的弟子)因此,《论语》是一

部记录哪些人言行的书?(孔子及其弟子)

2.方法指导:以上讨论的这些内容,其实注释中都有解说。学文言文,一定

要用好注释。读准字音要依靠注释,处理句中停顿要依靠注释,疏通文意更要依

靠注释。因为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用法与白话文不同,而

文言课文的课下注释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这些疑难词语,就是帮助我

们扫除阅读障碍的。

3.示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中的“罔”和“殆”不好

理解,而课下注释9和10就分别标注了它们的意思,同学们找找看。

这两字的意思理解了,这一章的大意就明白了。也许会有同学感觉困难。比

如,对这一章中的“而”不太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用三种办法解决:一是猜,

就是根据上下文的意思猜测。二是查,查阅古汉语词典等工具书。三是问,问同

学问老师都可以。猜和查两种方法,都需要你把词语的意思代入句子当中,看看

是不是和句子的意思相符。因为猜不一定猜得对,而查,你会发现一个词语往往

有好几个义项,哪一种解释更准确更恰当,就需要用代入的方法来验证。用这三

种方法,我们就会明白,这句话中的“而”有转折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却”。

疑难词语都解决了,在说句子大意的时候,还要力求通顺。

4.对照注释理解各章大意。

5.以“孔子讲坛”形式,指名上讲台用现代汉语说说各章大意,每人一章。

遇有问题,师生共同讨论。

三、成诵

1.各自熟读成诵。

2.看文中插图,端坐在讲台上的孔子右手三指并拢。此时,他有可能在说什

么?(提醒学生:文言文中的“三”并不一定是确数)

3.十二章中关于修身的是哪几章?关于学习方法的呢?关于学习态度的又

是哪几章?

文档评论(0)

187****67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