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的辨治思路 .pdf

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的辨治思路 .pdf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

瘙痒症的辨治思路

摘要】基于“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探讨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CKD-a

P)的病机及治疗。认为CKD-aP始于肾气亏虚,以湿浊、瘀血、寒、热、浊毒为

标,最终导致肾不运水,发为“肾燥”o提示治疗CKD-aP应以“辛以润之为

核心,根据疾病发展阶段及矛盾的主次,分别采用辛温(热)宣散、辛寒(凉)

宣泄的治法,帮助恢复气血津液的正常输布运行,从而促进疾病恢复。

关键词】肾病;慢性病;瘙痒症;皮肤疾病;肾苦燥;肾不运水;

辛以润之

慢性肾脏病相关瘙痒症(chronickidneydisease-associatedpruritus,

CKD-aP)为晚期或终末期肾脏病患者的常见症状,严重降低了患者生活质量[1]。

临床多呈双侧对称性瘙痒,可独立于其他慢性瘙痒(chronicpruritus,CP),

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瘙痒,主要出现在四肢、胸腹和背部,反复抓挠可导致皮肤损

伤[2-3]o研究表明,瘙痒可影响慢性肾脏病治疗结局,并成为死亡独立的预

测因素[4]o

CKD-aP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考虑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包括表

皮干燥、离子代谢紊乱、周围神经病变、透析不完全、免疫炎症假说、甲状旁腺

激素亢进等[3]o目前,CKD-aP尚无统一治疗方案,临床以减轻患者瘙痒症状、

提高其生存质量为宗旨,常以局部药物治疗、光疗、抗炎药、抗抑郁药、改良透

析方式、切除甲状旁腺和肾移植等为主[2,5]。虽部分患者可通过上述治疗方

法改善症状,但效果并不理想,且存在医疗费用高、治疗风险大及潜在药物不良

反应等不足[5]。

CKD-aP在中医古籍中并无明确记载,结合其临床表现属中医“痒风”“瘾

疹“肾毒风”等范畴[6-7]o《丹溪心法•痛风》认为,“诸痒为虚,盖血不

荣肌媵,所以痒也〃;《素问•遗篇刺法论篇》认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慢性肾脏病患者,久病必虚,肾主水,皮肤失于水液濡养,发为瘙痒,因此CKD

-aP始动因素责于肾虚。而《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就以“肾苦燥,急食辛以润

之”概括了这一疾病的病机及治疗方法。本文基于该理论探讨CKD-aP的中医辨

证治疗思路,以期丰富其临床诊疗思路。

1“肾苦燥,辛以润之的源流

“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首载于《素问•藏气法时论篇》,原文为“肾主

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媵理,致津液,通

气也。唐代医家王冰最早在《重广补注黄帝内经素问•藏气法时论篇》中对其

进行注释,其以辛入肺、肺主皮毛(媵理)为依据,将这句话译为“辛性津润也,

然媵理开,津液达,则肺气下流,肾与肺通,故云通气也〃。《素问注释汇粹・

藏气法时论篇》记载清代张琦言“肾主水而苦燥者,肺郁不降,水乏化源,肝郁

不升……故燥也。辛味开媵理以泄肺郁,又能升散木气,故津液至而气通。王氏

谓媵理津液达,则肺气下流,肾与肺通是也〃。此后也有较多医家如明代吴夏在

《内经素问吴注•脏气法时论篇》中言及“肾者水脏……若燥……盖辛者金之味,

能开媵理而泄其燥,能致津液而使之润,又能通气而令气化也,均认为肾苦燥

是受到肺病变的影响,其燥象来源不在肾,而在肺,辛以开肺气,化肺燥[8]。

但仔细思考,这一说法与《内经》原文中所述颇有出入,一是如按2位医家所言,

原文应写为肺苦燥,而非肾苦燥,无法解释肾与燥之间的关系;二是将原文中“媵

理”狭义化,《金匮要略•藏府经络先后病证第一》有云,“媵者,是三焦通会

元真之处,为血气所注;理者,是皮肤藏府之纹理也”,加之金代医家刘完素在

《素问玄机原病式•六气为病》中云,“然皮肤之汗孔者,谓泄气液之孔窍也……

一名媵理者,谓气液出行之媵道纹理也”,均说明了媵理不应仅理解为肺所主的

皮肤孔窍,还应包括全身气血、津液内外交流的道路及门户,因此辛味之“开媵

理也不应局限于肺[9-10]。由此以王氏、张氏等之说来解释“肾苦燥,辛以

润之,难以令人信服。清代高世杭对此有不同的理解,其在《黄帝素问直解・

藏气法时论二十二》中云,“肾气主之,燥而不润,肾所苦也,治之之法,当急

食辛味以润之……以辛能开媵理,致在内之津液而通气于外,在下之津液而通气

于上,故能润也,与《类经•五藏病气法时》中“肾为水脏,藏精者也,阴病

者苦燥,故宜食辛以润之。其能开

文档评论(0)

鼎天教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4月1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