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x

第二单元夜归鹿门歌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pptx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二年级语文;课堂目标;知人论世;赠孟浩然

(唐)李白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孟浩然,襄阳人,世称孟襄阳。以其一生未仕,隐居鹿门山,故世又称“孟山人”。

孟浩然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与王维齐名,号“王孟”,有《孟浩然集》。

;

人格:洁身自好,淡泊名利;刚直不阿,卓然独立;独善其身,清白高尚。

体裁:擅长五绝和五律。

题材:山水田园之美,隐居之乐,羁旅之愁。

名篇:《过故人庄》《宿建德江》《春晓》等。

;释题;鹿门,即鹿门山,在湖北襄阳,汉末著名隐士庞德公因拒绝征辟,携家眷隐居鹿门山,从此鹿门山就成了隐逸圣地。孟浩然40岁赴长安求仕不遂,游历吴越数年后返乡,决心追寻先贤庞德公的行迹,特在鹿门山辟一住处。

;品味意象;夜归鹿门歌

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鉴赏方法;自由朗读,并找出诗中描写自然景物的诗句。

;1.诗作的内容以什么为顺序展开?

按照时间和空间顺序。

2.分别写了哪两个生活场景?

江边和山中。;3.请找出两个场景中的意象,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这两个场景。

钟声渡头——黄昏江景图

月亮烟树岩扉松径——月夜山景图

;画面一:黄昏江景图;诗人形象:诗人在船上闲望沉思的神情、潇洒超脱的襟怀隐然可见。

;画面二:月夜山景图;意象特点

;置身诗境;鹿门山的林木本为暮霭所笼罩,朦胧而迷离,山月一出,清光朗朗,暮雾竟消,树影清晰。诗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着崎岖的山路,不知不觉间来到了庞公昔时隐居的地方。山岩之内,柴扉半掩,松径之下,自辟小径。这里没有尘世干扰,唯有禽鸟山林为伴,隐者在这里幽居独处,过着恬淡而寂寥的生活。

;

在大唐盛世,诗人既有汉江西岸的家,又有汉江东岸的鹿门隐居之所。虽一江相隔,但可以随心境自由来往。这是积极自由的??世之隐,与陶渊明、嵇康等人矛盾痛苦、无奈被动的乱世之隐不同。

;内容小结;和谐统一的诗境;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朱光潜《咬文嚼字》;;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亦、忽、惟”隐含的情感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亦;忽:沉浸在美景之中,浑然不觉,到达“庞公栖隐处”的惊喜。

惟:只有,仅仅,显得他“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流露出内心的不平之气。;赏析手法

;动静结合;前两句,“山寺”句以钟鸣衬托隐居地环境的清幽,与争渡的喧嚣形成鲜明的对比;三四句人“向江村”,而我却“归鹿门”,在对比中更是表现了诗人与世人的相异之处。

;后四句,静态的环境描写与动态的人物描摹形成对比,表现了诗人对于先贤的仰慕之情,从而塑造了一个孤高的隐者形象。;1.从意象入手,把握景物特点;

2.从关键词入手,分析其妙处;

3.从手法入手,分析其用意;

4.展开想象,再现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5.调动积累,从其他诗文中找相似的描写进行类比。

;品味情感;将诗中景物与其他各句结合起来,探究诗人情感以及情感与景物之间的联系。;1.开头两句与三、四句联系:;3.七、八句之间的联系:;4.前四句与后四句的联系:;缘景明情;诗中所写:从日落黄昏到月悬夜空;从汉江舟行到鹿门山途。

实质上是:从尘杂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隐逸道路。

表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向往隐居、怡然自得之情。诗人是洒脱的,但同时也带有隐隐的失落与惆怅,隐逸之举难隐寂寥之情。

;这首诗写“夜归”的“归”途,实际上是从世俗到隐逸的道路。作者以清淡干净的笔墨,抒写了归隐的情怀志趣,生动地塑造了一个隐士形象。作者清闲脱俗的隐居生活中暗藏着孤寂的心灵轨迹,构成了一种独到的意境。

;1.公元689年,孟浩然生于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

2.20岁,隐居鹿门山。

3.25到35岁,辞亲远行,漫游长江流域,广交朋友.干谒公卿名流。;4.40岁,赴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不第,转而寄望于官友举荐。

5.49岁,前往荆州,客张九龄幕府。

6.50岁,离开荆州,还寰阳。

7.52岁,病逝于襄阳涧南园。

;留别王维

孟浩然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此诗是孟浩然游京师,应进士试,失意后回襄阳临行前留给王维的。全诗语调低沉,有对朝廷压抑人才的怨愤,有不忍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