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解析及范文.pptx

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解析及范文.ppt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9高考上海作文题“中国味……”的解析及范文

原题回放: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悟。要求:①自拟题目;②不少于800字。

题目类型:案例类,任务驱动型---人们应该如何去认识事物

话题词:中国味

材料侧重:这段话只是一个“提示”,一个“案例”,然后由此去思考“这段话可以启发人们如何去认识事物”。要求从具体的个别现象,去提炼认识事物的一般观念。即不同音乐的比较只是个隐喻,不同文明的比较后如何对母文明---中国文明应有正确的态度才是终极指向。这要求我们先读懂这段话。;材料解读

1.“倾听了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了不同风格的异域音调”

①多元接受广泛接触他类,不局限于自身范围。②通过比较认识彼此间差异

2.“我由此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①深刻感受与体验,仔细琢磨与品味。

②主动思考与探究,由感官、心理的感受上升为理性认识与判断。

3.“从而更有意识地去寻找‘“中国味’”

①有意识:指主动而又自觉的行为,事先有明确意图和任务,运用一定方法和策略,伴随着积极的思维和意志努力,可有效获得系统而又完整的认识。

②有意识地追寻:指带着热爱,相信我们所追求是极有价值的美好事物。

③我们带着行动力,回到中国音乐本身,找寻它的各种形态和样貌。

④跳出以前的窠臼和藩篱,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独特、深刻的认识。

4.“中国味”究竟指什么?---自己特点,民族风格……

音乐的“中国味”----宽泛的“中国味”----人们认识事物的方法。

层层推进,这符合从现象到本质这一认知规律。;认识事物我们应有的方法

①要有自觉意识、热爱的态度,才能逐渐客观、深入地理解一个事物。

②不要急于下判断,也不要简单地对一个事物的价值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

③多角度充分认识一个事物是需要经过漫长的时间。

④要有辩证思维、批判性思维,任何事物都既有长处又有短处。不仅要深刻认识它,还可逐步完善它,这样才能不妄自菲薄,不妄自尊大。

⑤停留在物质的层面,是表象,有偏见,不可能认识事物真正的价值。

⑥多元认识事物的价值:不仅进入物质层面,且进入精神领域,有审美价值。充分理解事物的独特性,进入一个不断完善的领域、再创造的领域、发展与开创的领域。

⑦闭门造车肯定不对,和别人比较后一味苛责自己也不对,恰如其分地看待差异,往往能悦纳自己的观点,在扬弃的基础上更加热爱。

⑧寻找中国味,当然要立足传统,植根中国,也需要放眼世界,求同,存异,在这样的过程中,自身独有的“味道”才得以彰显。;立意角度

1.在学习、交流、比较、反观、内视中发现并认识自我---对文化的多元、包容,在比较中相互启迪、相互印证。

2.学习各民族文化中的精华,只有在学习他人的文明中才能认识自己的文明

3.从“对方的视角看问题”,以开放的胸怀重新审读民族文化的精华,培育文化自信。

4.博学、近思与笃行

5.用世界的、多元的、融合的、创造的眼光去观照本民族的文化,并由此思考“如何去认识事物”,从而增强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

6.寻找与发现文化的“中国味”,树立文化自信。

7.思辨角度:“中国味”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会吸收融合一些现代西方的味道

8.对比角度:中国与其他国家的音乐的对比,在联系中求同,在对比中存异

9.历史角度:“中国味”的模糊与清晰;“中国味”稳定中的变化…;相关链接

1.遍闻众声,分别善恶。----佛教名言

2.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文心雕龙》

3.《秋水》:“并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对于自我的认识,需要突破环境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就像河伯一样,唯有走出黄河才能更清晰客观地认识黄河的美。

4.《琵琶行》《小溪巴赫》是关于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

5.《爱因斯坦与艺术》《文论十则》是关于艺术与文化的

6.2018上海中考记叙文《酸橙》,庄子和惠子关于有用无用的争辩。;高考优秀作文点评:1.坚守本色,兼容并包(二类中56分)

①在以多元化著称的今天,人们提倡认识事物需多角度,并推崇包罗万象的气度,如对音乐的探索。但同寻找“中国味”的音乐一样,认识事物仍不可脱离其本质而后再兼容并包。

(由话题词导入,明确中心论点)

②认识事物指通晓事物的本质、特性甚至了解它的发展,这是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我们首先意识到该事物存在,然后产生求知的欲望,接着试着去接触它,这个过程可能会因个人的知识储备、坚持程度等条件而变得漫长、艰辛。为更好地了解事物,我们就自然地从对认识事物的渴望转为想去探索认识事物的方法

文档评论(0)

8d75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