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中阶段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去充当其他词类,或者基本功能未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
?汉语的词类和句法成分(主谓宾定状补)不存在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但是我们可以将大多数情况下词类与句法成分间的对应关系总结如下:
(一)名词活用作动词
?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主要充当主语或宾语,后面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在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活用以后,名词变成了相应的动词。在翻译时应把活用的名词翻译为相应的动词。
规律1.名词+名词
?现代汉语中两个名词连用,两者之间可以是并列关系(如“报纸杂志”),也可以是偏正关系(如“中国地理”)。在文言文中,如果两个名词形成主谓关系,那么后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如果两个
?名词是动宾关系,那么前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鸿门宴》)
?分析:“籍”和“吏民”皆为名词,构成动宾关系,故“籍”为动词,译为“登记”。
规律2.副词(或能愿动词)+名词?????
副词:不、弗、皆、都、已、未;????
能愿动词:会、能、欲、敢、当、可
如:①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
???③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④公子怒,欲鞭之。
?分析:①句中“数”为副词(多次),在句中只能修饰动词,作状语,“数”修饰了名词“目”,故“目”为动词,译为“使眼色”。“能”为能愿动词,后面跟动词,故“水”活用为动词,译为“游泳”。
规律3.所+名词????
助词“所”后面的名词活用为动词。
如:①太守即遗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②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庖丁解牛》)
?分析:“所”的用法一般是“所+动词”构成名词性短语,作宾语。故①句中“志”为名词,活用为动词,译为“做标记”。②句中“履”本义为“鞋”,此处活用为动词,译为“踩踏”。
规律4.名词+代词?????
代词(通常为之、其、尔、汝、者、等)??????
代词前边的名词活用作动词。
如:①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醉翁亭记》)????
??②驴不胜怒,蹄之。
?分析:“名”为名词,“之”为代词,构成动宾关系,故“名”为动词,译为“给……命名”。“蹄”原为名词,但因前面有代词“之”,所以活用为动词,意为“用脚踢。
规律5.名词+介词结构
如:①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分析:①句中“舍”为名词“房屋”,在句中放在介宾短语前面,翻译为:【在它的山脚下】筑舍定居,活用为动词。②句中“渔樵”为名词,在句中放在介宾短语前面,翻译为:【在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活用为动词。
规律6.名词+连词+动词
如:①又前而为歌曰???????????????????????????
??②不耕而食,不蚕而衣
??③扣舷而歌之???????????????
??④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分析:句②“耕”和“蚕”原本是名词,分别表示耕作和养蚕的行为,但在句中它们被用作动词,表示“不进行耕作却有食物吃”和“不进行养蚕却有衣服穿”。
句④衣”字是词类活用,属于名词活用作动词。“衣”的本意是“衣服”,是名词。但在句中的意思是“穿”,是动词。五十的人可以凭借它穿上丝织品的衣服。
(二)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不能直接修饰谓语动词。在文言文中,凡谓语前面的名词如果不是主语,则必然活用作了状语。文言文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是相当普遍的现象。
1.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时间。
“日”“月”“岁”放在动词前面活用为状语时,表示动作的经常性,具有“每天”“每月”“每年”的意思。
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六国论》)
“日”用在表示发展变化的动词之前作状语,有“逐渐地”“一天天地”的意思。
如: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陈情表》)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2.表示方位、地点。翻译时译为“向……”“从……”等介词结构。
如: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鸿门宴》)
分析:“上、下”为地点名词,与动词“食”“饮”“指”构成状语与中心词的修饰关系,故“上、下”用作状语,译为“向上、向下”。
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方位名词“东”修饰后面的谓语动词“封”,用作状语,翻译为“在东面”。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作文押题预测:肩负重任,担当使命.docx
- 2024年上海市七宝中学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docx
- 2024年上海市七年级下学期语文练习卷及答案.docx
- 2025届高考作文预测及佳作赏析:赓续红色基因,走好新的长征.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古代文化知识(25):古代的天文.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现代文阅读II重要语句含义理解(含真题及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4道作文题目解析及范文.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之议论文如何点题.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央视经典语录+人民日报金句汇编.docx
- 上海市回民中学2023-2024学年(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