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高校毕业生从毕业之日起为择业期[高校毕业生择业
心理浅议]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化,学校教育与大学
生就业之间、大学生学习与职业选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迅速唤起
了大学生参与职业选择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大学生社会阅历浅,心理
发展尚不成熟、稳定,致使不少学生在个人择业与岗位择人的就业互
动过程中无所适从,在职业定向、定位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和困惑
时则呈现出不同的择业心理。
一、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分析
毕业生择业心理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呈现出来的一般心理特
征。毕业生择业心理深受其认知水平和能力、情绪以及社会环境的影
响。
1.功利的择业心理。受社会上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毕业生
在择业时注重经济效益,片面强调自我价值的实现,只讲索取,却忽
视对社会的贡献,缺乏艰苦奋斗的精神。为此,这些毕业生在选择用
人单位时挑三捡四,不愿去基层工作,部分毕业生宁愿选择待业在家。
2.犹豫的择业心理。择业就是对机遇的一种把握。当前有相当多
的毕业生在择业时,总是抱着这山望“着那山高,这花望着那花俏”的
侥幸心理选择用人单位,以致于犹犹豫豫、患得患失,最终错过适合
自己的岗位。
3.依赖的择业心理。部分毕业生在择业定位上缺乏独立的决断能
力,在择业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依赖心理。在职业选择上较多地甚至完
全地将就业的希望寄托在他人身上,依赖父母、学校、老师和社会关
系帮自己找工作,等待单位找上门。
4.自负的择业心理。在择业过程中,部分毕业生自恃在某方面具
有优势或特长,过高估计自己的就业优势,产生高人一等的自负心理。
这些毕业生在求职中眼高手低、浮躁虚夸“”,对一般单位不屑,理想
中好的单位又去不了,结果错过好机会。
5.自卑的择业心理。有些毕业生由于学习成绩平平或专业滞销或
自感出身寒门或性格等诸多因素影响,总觉得自己生不如人、技不如
人,以致过低评价自已,产生强烈的自卑感,缺乏自信和勇气,面对
应聘心里发怵,觉得自己不行。
6.盲从的择业心理。盲从是指个体放弃自己的主观判断和选择而
盲目追随大众,采取顺从行为的心理倾向。在毕业生求职过程中,从
众心理是较普遍的,如招聘会上,毕业生认为只要单位给予的报酬多、
地方好、条件好就行,特别是看到应聘的人多,就跟着去应聘,非常
盲目。
7.嫉妒的择业心理。嫉妒是人性弱点之一,嫉妒心理有着相当的
普遍性。一些毕业生嫉妒心特别重,在择业中惟恐周围同学、特别是
平时与自己平“起平坐”甚至不如自己的同学已经或即将签约比自己
好的单位,轻者自己羞愧、愤怒、怨恨,重者讽刺挖苦、挑拨离间。
二、高校毕业生择业心理误区成因分析
1.客观原因
(1)就业外部环境不宽松。十五期间,全国城镇新增劳动力、下
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三峰叠加“”的就业形势,
客观上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外部环境的不宽松。
(2)就业结构性矛盾突出。一是就业的东中西部的区域结构性
矛盾、城乡就业结构性矛盾、事实需求与现有编制结构性矛盾。二是
人才培养体系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就业群体学历结构与社会对人
才学历要求不适应;就业群体专业结构与人才市场需求结构不适应。
据统计,现在的本科毕业生就业后,80%从事的都不是原专业的工作。
(3)学校就业指导的缺失。据广西就业部门对广西大学等4所
高校1566名2006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32.75%的被调查者认为
学校就“业指导工作尚未得到充分重视”;37.25%认为学校就“业指导教
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不足”;58.75%认为就业指导教师“同毕业生沟通
和个别咨询、指导不够”。学校就业指导的缺失,影响了毕业生顺利就
业。
(4)媒体过度渲染就业难度。近年,媒体对大学生就业难的消
极报道,加剧了大学生心理压力,导致大学生对就业前景悲观失望。
据广西就业部门对2003届18所高校*****名毕业生问卷调查显示,
有26.77%的被调查者对就业前景有信心;对广西大学等4所高校1566
名2006届毕业生的问卷调查显示,仅10.8%的被调查者对就业前景
有信心。
2.主观原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比亚迪-元EV535-产品使用说明书-智联领潮型-BYD7003BEV4-元ev535201903.pdf
- 妇科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与随访指导.pptx
- ZY-SH-4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指南.docx
- 婴幼儿大动作发展剖析课件.ppt VIP
-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审核与认证要求指引.pptx
-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早期促进措施.pptx VIP
- 浅析影响DA42飞机最小控制速度的因素及解决办.docx
- 2024-2025学年 八年级上册物理(2024年新教材)教材课后习题-练习与应用(原动手动脑学物理).docx
- 《0—3岁儿童观察与评估(第一版)》0—3岁儿童动作发展的观察与评估.pptx VIP
- 肾内科提高临床路径入径率PDCA.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