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咏物诗鉴赏 .pdfVIP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语文教案-咏物诗鉴赏

一草一木总关情——咏物诗鉴赏

课题:咏物诗鉴赏

一、导入新课:

古人很喜欢咏物,仅《全唐诗》已存6021首,初唐504首,盛唐746首,

中唐1455首,晚唐3556首。自然界中的万物,大至山川河岳,小至花鸟

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歌咏的对象。他们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自

己的感情。——这就产生了咏物类诗歌。

“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个中有我也。”——刘熙载《艺概》

“体物肖形,传神写意”“不沾不脱,不即不离”

二、初步感知:

⒈2000年北京春季高考题:

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⑴诵读解意

⑵形象特点:一只在高树上饮着清露、自在鸣叫的夏蝉。

⑶思想内容: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⑷手法:托物言志

⒉小松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解说]:咏物言志诗先要看清所赞扬的“物”有什么特点,其次再分析作

者所赞扬的精神和品质。本诗是说,松树在小的时候没有引起人的重视,

直到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可以想道作者是以“小松”自喻。

这首小诗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

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

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

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

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

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

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

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

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

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

它必然由小转大。不是么?──

“而今渐觉出蓬蒿。”蓬蒿,即蓬草、蒿草,草类中长得较高者。小松原

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现在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

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

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

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

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

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

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

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

的慨叹:“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

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

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

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

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

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

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

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

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

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

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⒊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

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

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

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

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

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

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

文档评论(0)

153****4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