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这十九首写动物的古诗(图文并茂),首首经典,必须收藏
以下这十九首唐诗,以
动物
为主题,多为借物咏怀之作,
首首经典
,必须收藏!
1、《闻蛩》-唐·白居易
闻蛩唧唧夜绵绵,况是秋阴欲雨天。
犹恐愁人暂得睡,声声来向卧床前。
蛩(qióng):蟋蟀
【译文赏析】:在漫漫长夜里,听到唧唧的蟋蟀声,使人感到一
股乡愁;何况外头又是这么一个阴沉欲雨的秋夜!它似乎还怕我这个
愁苦的人会有片刻的熟睡呢,竟一声一声的移向我的床前来…。“声
声来向卧床前”真可谓神来之笔,把蛐蛐描绘的极其形象生动,活灵
活现。
2、《促织》-唐·杜甫
促织甚微细,哀音何动人。
草根吟不稳,床下夜相亲。
久客得无泪,放妻难及晨。
悲丝与急管,感激异天真。
促织:蟋蟀
【译文】:蟋蟀的叫声十分微细,那哀婉的声音多么动人!它在
寒冷的野外草丛间叫得不畅,移到床下来叫,仿佛与我的心情相同。
唉,久客他乡的我怎能不闻声而泪下?被遗弃的妇女或寡妇也在半夜
里难以稳睡到天明。想那哀切的丝乐和激昂的管乐,也不如这天真的
声音如此感人。
【赏析】:此诗是杜甫于乾元二年秋天所作,当时杜甫还在秦州,
远离家乡,夜间听闻蟋蟀哀婉的叫声从而感秋,至而牵动了思乡之情,
表达了诗人远离家乡的羁旅愁怀。人们常常把呜叫声当作动物的语言,
所以听到反复不断的声音,就自然想象到那是在不断地诉说着什么,
或要求着什么,把它想象成无休止的倾诉。杜甫在秦州的几个月,正
是促织活动的时候。傍晚,清晨,特别是不眠之夜,大约都是在促织
的鸣叫声中度过的。诗人久客在外,心情本来就很凄凉,被促织声一
激,往往不禁泪下。这首诗,就是诗人当时忧伤感情的真实写照。
3、《蜂》-唐·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
哪里就有蜜蜂奔忙。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头来是在为
谁忙碌,又想让谁品尝香甜呢?
【赏析】:此诗是晚唐诗人罗隐创作的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
理诗。这首诗赞美了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了作者对不劳
而获的人的痛恨和不满。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
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
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
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
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
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
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
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
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
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
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最终还是
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
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
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
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4、《蝉》-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垂緌(ruí):古代官帽打结下垂的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
形状好像下垂的冠缨。也指蝉的下巴上与帽带相似的细嘴。
【译文】:萧疏梧桐之上,蝉儿低饮清露,蝉声清脆响亮,回荡
树林之间。身居高枝之上,可以傲视群虫,不用借助秋风,传声依然
遥远。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
性。此诗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
洁清远的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