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CONTENTS
CONTENTS
目
目录
01前言
02调查结果
02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最高
03近半数消费者对甜味剂安全性存疑
04消费者对不同甜味剂的接受度差异显著
05无糖产品的选择以健康驱动为主
06消费者对代糖的健康效应观点不一07“看了,又好像没看”
09结论
前言
前言
甜味剂又称代糖,是一类食品添加剂,能够赋予食品甜味,因其工艺性能稳定、安全性好,过去100多年间在全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药品、日化等行业。
以甜味剂全部或部分替代添加糖已成为食品行业发展趋势。《健康中国行动》中的“合理膳食行动”鼓励全社会共同“减盐、减油、减糖”,并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1]。
但围绕甜味剂的安全性及其健康效应,在媒体报道和公众舆论中存在不少争议,不利于消费者的认知与选择。为了解我国消费者对甜味剂及相关产品的认知状况,更好地践行健康中国行动,引导公众“科学三减”,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开展了本次调查。
调查围绕两方面内容进行设计,一是消费者对食品甜味剂的认知状况,二是消费者对相关概念和产品的辨别能力与接受程度。
本次调查采取线上随机发放问卷的形式,覆盖我国3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回收有效问卷5112份。受访者中,男性2488人,占比48.67%,女性2624人,占比51.33%。
中国消费者甜味剂认知状况调查报告
2022
P
P/01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
01无糖饮料市场渗透率最高
01
在健康消费的趋势下,市面上以甜味剂替代糖的无糖食品和饮料越来越丰富,在各品类中,无糖饮料渗透率最高。调查显示,84.58%消费者尝试过无糖碳酸饮料,其次是无糖咖啡/茶饮(65.96%)和无糖口香糖(59.23%),而无糖冰淇淋和无糖巧克力等品类尚有待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是相较其它无糖食品,无糖饮料种类多样、口味丰富、价格低,可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喜好;另一方面是因为近年来无糖饮料市场增长势头良好,企业进行产品营销更积极。
无糖碳酸饮料/气泡水65.96%无糖咖啡/茶饮料59.23%无糖口香糖45.46%无糖糕点3185%.无糖巧克力17.68%无糖冰淇淋以下甜味食品/饮料,您吃/喝过哪种?
无糖碳酸饮料/气泡水
65.96%
无糖咖啡/茶饮料
59.23%
无糖口香糖
45.46%
无糖糕点
31
85%
.
无糖巧克力
17.68%
无糖冰淇淋
以下甜味食品/饮料,您吃/喝过哪种?
84.59%吃/喝过
84.59%
没有吃/喝过
0%10%20%30%40%50%60%70%80%90%100%
P
P/02
2022
中国消费者甜味剂认知状况调查报告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
02近半数消费者对甜味剂
02
《食品甜味剂科学共识(2022)》[2]指出,我国同其他国家、地区一样,对包括甜味剂在内的食品添加剂实行严格的上市前审批制度,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规定,科学、合理地使用甜味剂是安全的。
但很多消费者的认知与科学界并不一致。调查显示,有12.21%的消费者认为甜味剂不安全,另有38.50%的消费者对安全性存在疑虑,两者相加接近半数。这很可能是由于很多消费者认为食品添加剂是“化学物质”,从而产生抗拒心理,甜味剂并不能独善其身。
相对而言,消费者对天然来源甜味剂的安全性更放心,调查显示,
51.72%的消费者认为“天然代糖比人工代糖更安全”。由此可见,以甜叶菊、罗汉果、甘草等天然植物为原料的甜味剂拥有良好应用前景。
赞同不确定不赞同60%40%
赞同不确定不赞同
60%
40%
20%
0%
受访者对甜味剂安全性的态度
49.30%
38.50%
51.72%
33.80%
12.21%
14.47%
“代糖是安全的”
“天然代糖比人工代糖更安全”
中国消费者甜味剂认知状况调查报告
2022
P
P/03
调查结果
调查结果
03消费者对不同甜味剂的接受度
03
甜味剂的安全性基于严格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已得到多个国际组织和国家/地区权威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机构和食品安全管理机构的肯定,且结论均为:按照相关法规标准使用甜味剂,包括天然的和人工合成的,都是安全的。
但调查显示,消费者对不同甜味剂的接受度存在明显差异,且对糖醇类低倍甜味剂和天然来源甜味剂接受度明显更高。比如,对于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的接受度分别为58.06%和
55.79%,是仅有的两种接受度超过白砂糖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水利大数据完整解决方案 -智慧水利.docx
- 投行报告-特朗普的胜利对市场和投资组合意味着什么(英)-20页.docx
- 星图数据:2024年双十一全网销售数据解读报告.docx
- 医药企业在全渠道营销下的内容管理体系专题三:敏捷流程管理 -2024 艾意凯咨询l.e.k..docx
- 中草药外囊泡技术与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4.docx
- 中国《公众对水产动物福利的认知调查报告》-Public attitudes towards aquatic animal welfare.docx
- 中国生物科技成果转化蓝皮书 2024(文件部分损坏).docx
- 中国药促会:2024年澎湃的产业生命力源自中国生物医药城市创新地图——后疫情时代中国生物医药城市创新指数(CBCII)报告.docx
- 中国中医药发展指数(彭州指数):2024年第三季度解读.docx
- 珠江流域地域主体功能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机制-16页.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