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失血性休克专家共识2023.pptx

  1.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创伤失血性休克中国急诊专家共识(2023)

前言创伤是青壮年人群的首要死因,约30%~40%因大量失血导致死亡,失血也是严重创伤后“可预防性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快速控制出血,纠正失血性休克对于严重创伤的救治至关重要,不仅可以有效减少严重创伤后继发性损伤导致的并发症,还可以大大降低“可预防性死亡”的发生。

临床证据分级标准

目录创伤失血性休克快速识别及严重程度评价标准院前评估与紧急救治院内评估与紧急救治液体复苏温度管理疼痛管理创伤性凝血病的防治

概念创伤失血性休克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统一的)概念,我们认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是指创伤造成机体大量失血所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临床症候群。休克指数(shockindex,SI)是脉搏(r/min)与收缩压(mmHg)的比值,是反映血流动力学的临床指标之一,具有所需临床变量少、可以快速获得、计算简单等特点,可用于失血量粗略评估及休克程度分级。

创伤失血性休克严重程度分级休克指数(SI)预计失血量(%)严重程度≥1.020~30轻度≥1.530~50中度≥2.050~70重度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在灾难、战争环境下或其他无法获取患者(非脑外伤)生命体征时采用神志异常和(或)桡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两个指标快速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的初步诊断(1C)。推荐意见2:在可获取患者生命体征时,可首先采用休克指数(SI)≥1或脉压30mmHg作为建立创伤失血性休克诊断以及判断其严重程度的标准(1C)。推荐意见3:在持续救治过程中,应尽可能全面获取致伤机制并动态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脉压、脉搏、呼吸、尿量、意识状态、血气分析(血碱缺失及血乳酸水平)等可能反映循环或灌注不足的临床指标,并结合致伤机制对创伤后失血程度进行综合分析,建立临床诊断(1B)。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4:在院前首次接诊伤员时应首先排查可见的或可预期的致命性出血,对活动性出血,要立即采取快捷有效的止血措施,尽量减少受伤和出血控制之间的时间间隔;然后(或同时)开始常规的初次评估与救治(即CABCDE原则)(1A)。C-出血控制A-气道B-通气C-循环D-神经功能障碍E-暴露与环境控制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5:局部压迫或指压法(区域控制出血)只能作为临时措施,应快速替换为止血效率更高、便于伤者转运的止血方式(1A)。推荐意见6:对于肢体活动性出血局部压迫无效或者特殊环境下无法及时探明出血部位时,可使用止血带控制致命性出血(1A)。止血带使用后须尽快将患者转运至有条件进行确定性止血的医疗机构,尽快实施确定性止血手术,止血带使用超过2小时可能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是否撤出止血带取决于是否将威胁患者的生命(1B)。

止血带注意事项采用间断松开止血带的方式来延缓缺血性损伤,从而延长止血带使用时间的做法在院前急救环境是不恰当的,因再灌注时间至少需要30min才能达到延缓缺血性损伤的作用,而不可控性出血持续30min以上可能会直接威胁患者生命。松开止血带的操作有突然增加出血或再灌注损伤的风险,即便是在有条件的院内情况下也应做好充分的快速控制出血的准备。

止血带注意事项【部位】绑扎在出血部位近心端10cm以上非关节部位,如出血部位不明确,应将止血带打在肢体根部。【松紧度】止血带的松紧度应取决于是否能有效控制创面出血,如无法通过一条止血带达到止血效果,应在其近心端再绑扎一条止血带。【标注】止血带控制出血后应清晰标明开始使用时间,并暴露于体表,避免掩盖。【解除条件】在具备确切创面止血能力或条件前,不可松动止血带;应尽可能缩短等待确定性止血的时间,从而最大限度降低肢体功能障碍或截肢的风险。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7:对于有疑似因骨盆骨折所致的致命性出血时,使用骨盆带或外固定支架并限制骨盆活动,以达到降低出血速度的目的(1B)。推荐意见8:无论采用何种紧急止血措施,都应动态评估止血效果(1A)。推荐意见9:以“最大限度避免低氧血症”作为院前开放气道与人工通气操作的最终目的。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快速诱导麻醉插管(1A)。推荐意见10:人工通气时应尽可能避免长时间高氧浓度通气;尽量采用低潮气量的策略(约6mL/kg),只有在脑外伤、颅内压进行性增高、为延缓脑疝发生时采用过度通气策略(1B)。推荐意见11:尽量将严重创伤患者转运至就近且具备相应救治能力的创伤中心。对于对创伤耐受性较差的患者更应注重就近转运的原则(1B)。

推荐意见推荐意见12:对严重创伤患者合并有重度失血性休克、持续活动性出血,存在低体温(体温≤35℃)、酸中毒(pH值≤7.2)、凝血功能障碍风险,且Ⅰ期完全的重建修复手术难以快速控制出血、耗

文档评论(0)

海松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件大家都可以下载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