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侵犯概述.pdf

  1. 1、本文档共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理学术语:侵犯:是个体的⾏为,也称侵犯⾏为,这种⾏为涉及个体对他⼈的伤害和危害。凡是侵犯⾏为指有意图的伤

害或危害他⼈的⾏为。侵犯⾏为是有⽬的的⾏为,是有明确动机所驱使的。表现在⾏为、语⾔上。

基本解释

1.[encroachon;infringeupon]∶侵凌触犯

侵犯⾻⾁

2.[intrudeinto;invade]∶进犯

侵犯领⼟或主权

详细解释

1.侵凌触犯。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丞相亦⾔灌夫通*猾,侵细民,家累巨万,横恣颍川,凌轢宗室,侵犯⾻⾁。”《南史·傅昭

传》:“及昭⾄,有⼈夜见甲兵出,⽈:‘傅公善⼈,不可侵犯。’乃腾虚⽽去。”⽑泽东《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在有些地

⽅,他们在⼯作中犯了⼀些错误,例如:⼀⽅⾯排斥贫农⼊社,不照顾贫农的困难;另⼀⽅⾯⼜强迫富裕中农⼊社,侵犯他们

的利益。”

2.进犯。

《汉书·王莽传中》:“莽⽈:‘降奴服于知威侮五⾏,背畔四条,侵犯西域,延及边垂,为元元害,辠当夷灭。’”宋岳

飞《奏郾城县并绛州垣曲县捷状》:“有番贼马军⼀千馀骑径来侵犯郾城县北五⾥店。”清昭连《啸亭杂录·解易占》:“噶

尔丹叛时,侵犯乌阑布通,其势甚急。”袁静《伏虎记》第七回:“美国财阀们的贪欲和侵略野⼼是⽆⽌境的,这次⼜发动

侵犯朝鲜的战争。”

3.抵触。

《朱⼦语类》卷九四:“只是那⼀箇定理在此中截然不相侵犯。”

主要理论

有关侵犯的早期研究主要是S.弗洛伊德的本能理论和后来.Z.洛伦茨等⼈提出的习性学说,它们分别从精神分析⾓度和动

物⽣存中习性发展的⾓度解释⼈的侵犯⾏为,虽然⾓度不同,但结论却有相似之处,即认为侵犯是⼈的本能⾏为,是与⽣俱

来的。发⽣侵犯⾏为的动因来⾃⼈的内部。这些看法因为缺乏实证,并且对深⼊理解侵犯现象⽆所帮助,所以不太受当代社会

⼼理学家的重视。挫折-侵犯假设

是第⼀个⽐较有影响的观点,由J.多拉德和N.E.⽶勒1936年提出。其基本观点是:挫折是引起侵犯的原因,侵犯是挫折的

后果,⼆者之间是单⼀的因果关系。这种设想没有考虑实际存在的其他因素对侵犯⾏为的影响,⽽单突出挫折的作⽤,引起了

不少批评。为了克服这种局限,⽶勒在1941年修改了最初的假设:挫折是侵犯的诱因,在它的作⽤下,⼈很可能以侵犯⾏为

缓解挫折感,但也可能选择其他的⾏为。在他们的倡导下,社会⼼理学界出现不少探讨挫折与侵犯之间的关系的实验研究。但

这些研究没有回答侵犯究竟是⼈的天⽣⾏为还是后天习得的。此外,这个学说也给⼈造成挫折是解释侵犯的因素的印象。

60年代,L.伯科威茨等⼈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对已有的挫折-侵犯假设作了进⼀步修改,并在内容上有所丰富。⾸先,侵

犯的先决因素可归结为⼀般的厌恶事件,挫折是其中之⼀。除挫折外,厌恶事件还包括痛苦、饥饿、防御、需要等等,可能

引起⼈的侵犯⾏为。其次,情景中的某些因素会增强⼈的侵犯⾏为,也有某些因素会抑制⼈的侵犯⾏为。他的实验证明了这⼀

点。例如,暴⼒电影增加被试侵犯那些曾给他带来不愉快的⼈的可能性和“武器效应”等。伯科威茨认为挫折-侵犯假设应如下表

述:各种厌恶事件可能成为侵犯的诱因,它们引起某种情绪唤醒或是侵犯⾏为的准备状态。这种准备状态是内部的,它总是

外界中某种厌恶事件的直接产物。侵犯⾏为的准备状态和它的外部表现深受环境中其他因素以及这些因素的性质的影响。挫

折作为侵犯的诱因之⼀,在外部适当的条件下,经数次重复,便会与侵犯⾏为形成习惯性联系。伯科威茨的观点可以被⽤来解

释很多现实事件和实验结果,但仍有改进的余地。例如E.伯恩斯坦和S.沃契等就曾提出,在考虑侵犯的情绪状态的同时,也应

注意⼈的认知内容对侵犯⾏为的制约作⽤。因为⼈对厌恶事件(例如挫折)的解释可在不同程度上促进或抑制⼈的外部侵犯⾏

为。当他认为挫折是由于他⼈故意造成的,挫折感就强,更容易发⽣侵犯;他若认为挫折是由于他⼈⽆意间造成的,就会消弱

他的情绪唤醒,侵犯的可能性也减⼩。社会学习理论

与伯科威茨同时,A.班杜拉以其社会学习理论为基础对侵犯加以解释和探索,他⼒图回答3个⽅⾯的问题:①侵犯模式是如

何发展起来的;②是何种因素唤起⼈的侵犯⾏为;③侵犯⾏为被发动之后由何种因素维持。班杜拉认为,⼈并不是⽣来就具有

侵犯能⼒的,这种能⼒必须通过学习获得。虽然侵犯⾏为同⽣理活动⼀样,依赖于神经系统的⽣理机制,⼤脑的⽪下结构(主

要是下丘脑和边缘系统)对侵犯⾏为起着中介作⽤,但⼤脑⽪层对外

文档评论(0)

182****90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