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隐喻 _原创精品文档.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隐喻

Lakoff和Johnson在“MetaphorsWeLiveby”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

念,即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

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LakoffJohnson,1980)。由于东西方各

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

些不可忽视的差异。本文将对由于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等的不同所导

致的东西方隐喻模式的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标签:隐喻文化差异

一、引言

“隐喻”是人人都无法回避的,它就像是人类灵魂的一部分,每日与我们如影

随形。

假如一天晚饭后你去朋友家,一见面他便问:“吃了吗?”你回答:“吃了。”

他马上手指沙发:“坐。”于是,你坐下,两人开始聊天。显然,这是十分常见的

日常口语对话,大家早就习以为常,相信没人会对此提出疑议,更没有人会去追

究其中所包含的深层涵义。朋友问你“吃了吗?”只是一个表象,或者就是一个喻

体,他不是直接打比方,而是用了隐喻。我们不妨进入此短语的内部:首先,他

是在表示关心,担心你如果没吃饭会引起饥饿。其次,如果他正在用餐,势必邀

请你一起吃;如果他这时刚刚吃过,而你来晚了,你回答说还没吃,则意味着他

要为你准备一顿。另外,他也可能只是寒暄、应酬,因为吃饭时间已经过了,这

样问就只是单纯地打个招呼,仅此而已。虽然有时我们觉得这样的问题纯属“废

话”,但此类“废话”却透露着大量信息——你与他关系的亲密程度,以及你是不

是受欢迎等等。

无疑,上面谈到的这些意思都是“话外音”,也正是隐喻所“隐”之意。肯定有

人会听不见,也肯定有人在你话刚出口就已了然,这就是会意。对空白的倾听表

现了语言的经济性,如同前面你回答“吃了”,朋友说“坐”,你们不假思索地就理

解了对方语言所省略的种种。从这个最平常的例子中就可以感受到隐喻的威力: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不但存在于语言之中,而且存在于我们

的思想和行为中。我们赖以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从根本上讲是隐喻式的。”

(LakoffJohnson,1980)

二、隐喻综述

隐喻一词用英文表示为“metaphor”。笔者查阅了多部词典,发现不同的版本

对隐喻的定义和侧重点都不完全一致。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不管在英语还

是在汉语中,隐喻主要体现的是一种相关和可比关系。就像Lakoff所说,隐喻

的实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了解和体会某一种事物。我们对隐喻的理解已经不

能只局限于纯粹修辞学或者语义学的角度了。对隐喻的理解还要更多地依赖于语

境,或者说从语用学的角度来认识隐喻也许更加符合现在的观点。

人类对隐喻的研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就在其《论

修辞》(OnRhetoric)和《诗学》(Poetics)两部著作中讨论过隐喻问题,但在当

时,传统的隐喻研究只限于对语言内部结构的分析,隐喻一直是修辞学研究的主

要内容之一。而事实上,隐喻远不是简单的修辞格一语所能概括的。其实,在亚

里士多德最初将它界定为一种类比关系时便已暗示人们——隐喻是一种工作机

制(朱永生等,2004),是人们用一种事物认识、理解、思考和表达另一事物的

认知思维方式。

如今,隐喻研究早已超越了语言本身的范围,人们开始从认知的角度来研究

隐喻的本质。现在大家普遍认为隐喻是语言的常态,是一般的语言现象,而不是

特殊的、个别的语言使用现象。隐喻又是系统的,它不是孤立、散乱地制造出来

的,它们相互间存在着联系。隐喻是人类的思维方式,人们根据日常经验来感知

世界,这种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使人可以由此及彼认知事物。

对隐喻真正进行多学科、跨领域的研究始于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Lakoff

与Johnson的著作“MetaphorsWeLiveby为”标志。书中他们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

喻概念,即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

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LakoffJohnson,1980)在Lakoff

那里,隐喻不再是语言技巧,而是人们赖以生存的手段——人们靠隐喻来思考推

论,拓展视界,靠隐喻来整合内部和外部世界。

三、传统文化背景下的东西方隐喻模式差异

Lakoff认为一种文化的最根本的价值是和该文化中最根本概念的隐喻结构

相一致的。(LakoffJohnson,

文档评论(0)

166****53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