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doc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doc

  1.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4-2025学年广东省深圳市盐田高级中学高二(上)月考语文试卷(10月份)

一、现代文阅读(32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1小题,16分)

1.(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北方人初看到西湖、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审美力薄弱的村夫,也会惊讶于它们的奇景;但是生长在西湖或峨嵋的人除了以居近名胜自豪以外,心里往往觉得西湖和峨嵋也实在不过如此。新奇的地方比熟悉的地方美,这是什么缘故呢?

这全是观点和态度的差别。看稀奇的景物,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眼前美妙的景致。看习见的景物,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程期,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障碍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出,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定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艺术须与实际人生有距离,所以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写实主义的理想在妙肖人生和自然,但是艺术如果真正做到妙肖人生和自然的境界,总不免把观者引回到实际人生,使他的注意力旁迁于种种无关美感的问题,不能专心致志地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艺术上有许多地方,乍看起来,似乎不近情理。古希腊和中国旧戏的角色往往戴面具、穿高底鞋,表演时用歌唱的声调,不像平常说话。埃及雕刻对于人体加以抽象化,往往千篇一律。波斯图案画把人物的肢体加以不自然的扭曲。这种艺术上的形式化往往遭人唾骂,它固然时有流弊,其实也含有至理。这些风格的创始者未尝不知道它不自然,但是他们的目的正是使艺术和自然之间有一种距离。说话不押韵,不论平仄,做诗却要押韵,要论平仄,道理也是如此。艺术本来是弥补人生和自然缺陷的。如果艺术的最高目的仅在妙肖人生和自然,我们既已有人生和自然了,又何必取乎艺术呢?

艺术都是主观的,都是作者情感的流露,但是它一定要经过几分客观化。常听有人埋怨:“可惜我不是一个文学家,否则我的生平可以写成一部很好的小说。”富于艺术材料的生活何以不能产生艺术呢?艺术所用的情感并不是生糙的,而是经过反省的。蔡琰在丢开亲生子回国时绝写不出《悲愤诗》,杜甫在“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时绝写不出《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两首诗都是“痛定思痛”的结果。

(摘编自朱光潜《“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艺术和实际人生的距离》)

材料二:

张彦远说:“凝神遐思,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就是说超越自我的形体和心智,从而在静穆的观照中与自然的节奏韵律妙然契合。这种自我去除被艺术家看成是“虚静”心态形成的最为关键的一环,它大致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对自我情欲的超越,即要去除人的生理所带来的欲望,当然,这只是短暂的情感离异,目的是要保持适宜的审美态度,并不都是向往不近人间烟火的高人逸品式的境界。古代许多艺术家都反复强调艺术创作必以情动人,艺术审美中瞬间的“不与不取,不爱不嗔”的非功利、非情感的特点,恰恰是为了真正的爱、真正的恨,得到艺术美的魂灵。

二是对自我知识的超越,消除有意的心智活动,摆脱普遍的知识形式,从习惯中跳出,从僵化的自我中跳出,摒弃用心思索的自我,而对对象作纯然的审美观照。古代艺术家提出“无言”的重要主张。所谓“言”就是审美主体急于发挥自己心力智巧的作用,强于对物作刻意的解说。这种先入的知识形式和刻意的知性追求,必然导致审美静观的搁浅。这种审美活动的结果要么是得到和艺术大相径庭的理性空谈,要么是在习惯法度的拘限下得到一些摹本,永远得不到那种灵心独运的审美效应。审美中“无言”之境追求的是深层的契合,而不是吉光片羽式的言辞。

三是对自我行动的超越。中国艺术家提出“不作”的主张,即要顺应自然之势,必须不可不为而为之,禁绝苦思冥想、刻意精工。如果胸无丘壑而勉强为之,主体内乏怡顺之气,外有功利之心,这就必然造成心灵秩序的紊乱,绝不会出现虚以待物的审美态度。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然,审美主体必须以自然之心去熔铸意象,保持自己的心灵恬淡,无一丝为文之心,恰恰是创造出第一流艺术作品必要的心理氛围。

(摘编自朱良志《“虚静”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艺术与极端的写实主义不相容,因为它想让观者专心欣赏形象本身的美。

B.艺术不以妙肖人生和自然为目的,其目的是展现人生和自然不同的美。

C.艺术家认为,欣赏物时做不到“自我去除”,就形不成“虚静”心态。

D.艺术审美中瞬间的“不与不取,不爱不嗔”,是超越自我情欲的表现。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平原人初看到峨嵋,即使审美力很好,也未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34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