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df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下册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建筑的特征》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中国建筑的特征》是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第8课的课文,是一篇自然

科学小论文,属于实用类文本。这类科普类文章,大多是普及科学知识,引起人们对科

学的关注、兴趣和热情。学习这类文章,既可以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又能提高学生的

逻辑推理能力和思辨能力。

本文的作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作者首先从空间和时间两方面

说明中国建筑的影响。然后,重点分析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最后,作者提出了“各民

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按照作者叙述的详略,文章的第二部分和第三部

分是本文掌握的重点。通过品读课文,不仅能收获有关中国建筑学的科学知识,而且能

感受到作者心中强烈的民族情怀和高雅独特的审美境界。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说明线索,列出课文的结构提纲。

2.理解文中的建筑术语。

3.激发学生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三、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和风格手法。

2、难点:对文中出现的建筑名词的形象理解。

四、教学环节

(一)导入:(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

人们常说,世界上有三种不需要语言交流就可以达到心灵沟通的事物。那就是音乐、

美术与建筑。刚才给同学们看的图片是不是很美呢?它的魅力何在?今天就让我们走近

中国传统建筑,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

(由此引入课题,并交代文体,这样做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对学习文章有极大

的好处。)

(二)作者介绍:由学生独立完成,教师适当点拨。

(三)整体感知课文:

1.解题:

提问:题目“中国建筑的特征”,大家觉得哪个词是关键词?

明确:“中国建筑的特征”,是偏正短语,中心词“特征”二字统摄全篇,“建筑”、

“中国”限制领域范围。

(此问目的在于让学生整体上了解课文内容)

2.速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归纳全文思路。明确本文先写什么,然后写什么,接着写什

么,最后写什么。

明确:第一部分:作者首先指出了中国建筑体系是独特的,并从地域和历史,即空间和

第1页共4页

时间两方面作了简要的说明。

第二部分:作者概括了中国建筑的九点基本特征。

第三部分:作者提出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从更深层次上探讨了中国建筑的结构

风格。

第四部分:作者提出了“各民族的建筑之间的‘可译性’的问题”。

(这个问题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能快速、独立完成。)

3.提问:课文讲的是中国建筑的特征,那么作者有没有对中国建筑作一个鉴定,即

何为中国建筑?(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前两段)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目的在于引导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

4.提问:作者接下来共介绍了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请同学们依次找出来。

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5.这九大特征可以概括为几个方面?(学生自己归纳或小组内交流合作完成)

明确:①中国建筑的总体特征;②中国建筑的结构特点;③中国建筑外观、颜色、

装饰等方面的特点。

(目的在于训练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

6.多媒体依次展示这九大特征,让学生有更为直观的印象。

展示示例:(一)立体构成;(二)平面布局;(三)立柱、横梁;(四)斗拱的

作用;(五)举折、举架的作用;(六)屋顶;(七)色彩;(八)装饰部件;(九)

用材特点。

7.学生思考,作者写这九大特征是随便写的吗?他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逻辑顺序

(师生共同回顾说明顺序)

8.作者精要概括中国建筑的九大特征后,又提出了什么内容?

明确:中国建筑的“文法”问题

(四)深度阅读,合作探究(小组内讨论合作完成,学生展示,教师点拨明确)

1.怎样理解作者提出的“中国建筑的‘文法’”?

2.如何理解作者提出的“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

如:罗马的圆亭和中国的天坛;法国的凯旋门和中国的琉璃牌楼;

巴黎的纪念柱和中国的华表;

(在学生讨论的时候,教师过道巡视,通过询问了解情况,及时给予点拨。通过这

两道题的设置,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对实用类文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34390698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一线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