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8人类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原卷版).docxVIP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18人类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原卷版).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18人类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1.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上述差异最能说明()

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

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

【答案】C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淮南子》属于文学作品,是二手史料,不足以作为历史研究的主要凭证,所以使用的时候要相谨慎,故C项正确;A只是对文学作品使用史料的介绍;年代相近也可能导致历史记述不同,与“最能说明”不符,故B项错误;石刻与文献两者相互矛盾,未能“形成证据链印证”,故D项错误。

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其发展

一、学校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1)先秦时期,“学在官府”。官学与私学成为古代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

(2)西汉设立的太学、西晋设立的国子监,代表了古代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机构。汉代开始设立地方官学。

(3)私学产生于春秋时期,是孔子首创。唐代以后得到发展,学塾、村学和蒙学构成基层教育的重要形式。

(4)书院制度推动了私学的发展。宋代,书院形成与迅速发展。白鹿洞书院最为著名,朱熹编纂学规《白鹿洞书院揭示》影响后世。

(5)作用:保存与传播了古代文化,使儒家经典得以传承,为科举考试的推行提供了教育基础。

2.近代大学(1)现代大学的起源,一般认为是欧洲的中世纪大学。法国拿破仑建立“大学区”制度,奠定了国民教育制度。

(2)德国人洪堡创办柏林大学,实现了“教学与研究合一”的精神。

(3)美国大学逐渐倾向于世俗化和商业化,还致力于服务社会。

(4)京师大学堂,兴办于戊戌变法时期,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和综合大学。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1916年蔡元培任校长后,发展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学术研究的重镇。

(5)清华学堂,1912年创办,1925年设立大学部,1928年组建为国立清华大学。1931—1948年,梅贻琦任校长期间,发展成为全国最高水平的大学。

(6)作用:在传承文化、发扬科学、培养人才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3.留学教育(1)古代史上,日本向中国派出“遣隋使”、“遣唐使”,同时带来留学生。

(2)洋务运动时期,1872—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赴美留学生。如詹天佑、严复等。

(3)甲午战争后,中国出现了留学日本的热潮,如孙中山、陈天华等。

(4)新文化运动时期,兴起“留法勤工俭学运动”,如周恩来、陈毅等。

二、印刷书的诞生

1.产生:

(1)约前30世纪,古埃及出现纸草书卷,一般认为这是书籍的雏形。

(2)约前五世纪出现的简策,是中国最早的书籍。后来又出现帛书。

(3)105年,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制出“蔡侯纸”,纸的卷轴逐渐代替了竹木书、帛书。

(4)11世纪中叶,北宋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术。15世纪中叶,德国人古腾堡发明金属活字印刷。

作用:直接催生了印刷书,并推动了报纸、杂志的出版。

2.意义:(1)堪称具有革命性的改变,有利于文化的大众化,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提高人们的文化修养,促进各民族的发展。

(2)翻译其他文化典籍,有利于促进文化之间的交流,扩大文化的影响力。

3.文化的传播

(1)佛经翻译从东晋到隋代,佛经翻译得到官方支持。唐代译经活动规模宏大,玄奘组织的译场最为著名。

(2)明末清初西学东渐

a.利玛窦制作并印行了《山海舆地全图》(又名《坤舆万国全图》),这是中国人首次接触到近代地理学知识。

b.利玛窦与徐光启合作翻译了欧几里德《几何原本》的前六卷。

c.耶稣会士把中国的优秀典籍介绍到西方,如孔子的思想和儒家经典。

三、图书馆、博物馆的成长

1.图书馆

(1)古文明遗址中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书籍最齐全的图书馆,是亚述帝国巴尼拔王建立的。

(2)中国图书文献的保存,源于史官,以及所建立的“府”“阁”“堂”“室”等地。

(3)私藏图书发展,明清两代突出。明代中期范钦主持建造的天一阁,成为古代私家藏书的代表。

(4)在西方,修道院、大教堂和大学图书馆对保存文化遗产起了重要作用。图书馆两大职能:保存古籍和文化遗产,服务于公众。

(5)19世纪下半叶,英、美等国出现了近代意义上的“公共图书馆”。

(6)1909年,清政府开始筹建京师图书馆。1916年起,国家图书馆的职能开始体现。

2.博物馆

(1)约前290年,托勒密?索托在埃及创建了亚历山大博学园,其中的缪斯神庙后来被称为“亚历山大博物馆”,一般认为这是最早的“博物馆”。

(2)1683年,牛津大学建立阿什莫林博物馆,被看作第一个具有近代特征的博物馆。

(3)186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oyoce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年轻人,不能太心急。稳打稳扎才能脚踏实地。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