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推荐序教育的因果
因果定律,也称因果法则,由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提出。它是指每件事情的发生都
有某个理由,每个结果都有特定的原因。成功或失败,都并非偶然,而是因果关系使然。
和苏格拉底同时代的两位东方哲人——佛陀和老子,同样用因果关系描绘世界万物
的规律。
坐在树下的牛顿,被苹果砸中了脑袋,他没有抱怨自己真倒霉,而是苦苦思考苹果不
往天上飞而往树下落的因果关系是什么,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
在因果定律上,无论东西方的哲学家,还是科学家,惊人一致地认可它的必然。
教育学就是因果学。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一个孩子在火车座位上,用脚不停地踹前排的椅背。母亲看到了,不由分说,抬手啪
啪就打。观者纷纷鼓掌叫好:“这个妈妈做得好,现在不教训孩子要懂规矩,将来长大了
不守规矩就要被别人揍。”
孩子干扰了别人,这确实是一个不好的“果”,但“因”呢?“因”是母亲并没有在
上车前就教会孩子在火车上哪些事不能做,打扰到别人不好。既然“因”出在母亲身上,
她为什么不打自己呢?道理不言而喻。
那个被打的孩子会因此开始守规矩吗?心理学告诉我们:不会。因为他受了皮肉之
苦,心智进入防御和委屈的模式,他的所有注意力都是“我疼”“我在大庭广众下被羞
辱,好难过”;而不是“我该遵守什么样的规矩”。
事实上,成年人中那些不守规矩的人,多是童年没有被尊重,没有接受真正教育的
人。他们在打骂声中长大,他们学会的只是用打骂解决问题,用暴力发泄情绪。
正确的做法很简单,母亲平和地向被干扰的人道歉:“干扰到您了,十分抱歉。”然
后,母亲温柔地对孩子说:“宝宝,对不起,妈妈错了,妈妈上车前忘了告诉你,火车上
有一些规矩,比如不能踢别人的椅子,那样别人会很不舒服,你看,妈妈要是这样不停地
推你的椅子,你是不是也感觉不舒服了?咱们以后不打扰别人就好了。”这样的教育方
式,孩子感受到的是爱,是温暖,他的注意力自然放在了坐火车的规矩上,很容易学会。
家长看到孩子身上某个坏毛病(“果”),就直接训斥,甚至动手,却从来不思考造
成这个“果”的根因是什么,其核心就是家长不懂因果思维。而在项目老师的这部作品
中,有很多关于教育因果的思考,十分值得学习。比如在让几乎所有家长都头疼的孩子不
好好写作业方面,项目是这么讲述的。
我有时也会忍不住催女儿心心赶紧去学习,言语中常不自觉地带着不满情绪。后来我
发现,越这样催她,她越不开心,越会在写作业过程中磨蹭。我忍住不催她,也许她磨蹭
10分钟才想起写作业,如果这时我送上一句鼓励,“今天不错啊,妈妈没提醒,你就知
道主动写作业了”,孩子就会更有信心,写作业时会更努力地做好;如果她发现自己写作
业时间太长,没时间玩,也会请求我与她一起想办法进行时间管理。
前者就是负循环——家长催促,孩子反抗,家长不再信任孩子,只能再次催促。
后者是正循环——家长等待孩子积极主动(或被简单提醒一句)去做事,孩子迈出
一小步,家长就进行鼓励;受到鼓励,孩子有动力做得更好;因为孩子做得好,家长更信
任孩子!
亲子互动模式是负循环还是正循环,差别就在于家长是否从内心相信“孩子也希望把
事情做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能否敏锐地发现孩子做得好的部分并及时予以鼓励。
人性是复杂的,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有“天使”的一面,也有“魔鬼”的一面,孩
子也不例外。如果我们更多地看见孩子“天使”的那一面,孩子就有动力做得更好,展现
更多的美好;如果我们不断激发孩子“魔鬼”的那一面,孩子也会对自己失去信心,陷入
恶性循环。
教育不是告知与被告知的关系,更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教育只是爱与被爱的关
系。掌握因果定律,放弃对结果的执著,在“因”上努力,才是道法自然。
文档评论(0)